轉載 2014/06/27 【蘋果日報/林潔禎】


渣打銀行針對台灣小學生與大學生理財行為進行調查,其中食物或餐費是大、小學生零用錢或生活費的主要開支,1/4大學生有助學貸款,還沒出社會就已負債;整體來看,平均6成以上受訪者自認理財知識有加強空間,也就是不管大學生或小學生金融素養自信偏低,專家建議,基礎理財觀念教育都應從小建立與接觸。


此次調查主要針對大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地區的大學生與小學生進行調查,當被問到自己的金融理財相關知識是否充足,僅有平均32%的大學生,29%的小學生與40%的家長表示充足,顯示年輕一代普遍對自身金融知識嚴重缺乏自信。





大、小學生以及小學生的家長自我評估金融理財知識的自信程度平均只有33%,其中大學生與小學生的自信程度僅有3%的差距。而新竹桃園地區受訪者的金融素養,相較於其他地區,有較多加強的空間。



近4成大學生沒記帳


渣打銀公共事務責人王秀芬指出,調查亦發現,有51%的小學生跟46%的大學生自覺常常買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超過7成的小學生與近4成的大學生沒有記帳習慣,顯見金融觀念需要從小紮根,才能夠有效管理「需要」與「想要」。


近3成小學生買點數


另外,本次調查同時發現無論大學生或小學生,他們的錢有超過6成都花在吃喝方面,尤其小學生還有近3成的人把零用錢拿來購買遊戲點數。除了消費支出外,6成的大小學生也都有存錢習慣,大小學生2族群存錢目的,包括買自己想要東西、生利息累積更多的錢與幫忙爸爸媽媽、幫忙家中經濟依序居前3位。日新國小校長暨臺北市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輔導團召集人邱馨儀表示,根據研究,兒童接受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個關鍵期,而金融教育培養的關鍵期為5歲到14歲。


5∼14歲培養關鍵期


邱馨儀進一步指出,在台灣,由於一般的認知都誤以為理財教育就是學習如何投資,事實上,不論學童有零用錢或沒有零用錢,基礎理財觀念教育都應從小建立與接觸


據了解,為了讓青少年的金融素養與理財觀念更早從小紮根,渣打銀此次推動「渣」根金融教育學苑計劃,由渣打與臺北市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輔導團一同開發的教 案,讓小學生在遊戲與實作評量中了解金融知識。渣打銀志工講師則培訓商學院的大學生,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進入社區,為小學生辦假日營隊活動。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