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7/02/17 【卡優新聞網/張家嘯】


國人投資基金,偏好海外商品且較欠缺長期持有的耐性。台股去(2016)年指數表現亮眼,但基金規模卻未同步成長,引發金管會關切,根據調查後發現,國人買基金的行為,「炒短線」的比例仍高,導致布局基金的資金,產生相互排擠現象


同時,金管會也發現,去年境外基金在台銷售規模達3.08兆元,但國內自家販售的基金卻僅2.12兆元民眾明顯偏好選擇海外的基金商品。金管會表示,基金屬於長期投資的理財商品,但國人似乎當成股票操作,只要基金報酬率超過10%以上,投資人就會開始贖回,並重新尋找投資標的,使得基金規模難以成長。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分析2013~2015年期間募集的新基金,在成立後6個月內,總規模居然有超過50%皆被贖回,顯示民眾幾乎是以「短期有正報酬就獲利了結」的心態來投資基金。


此外,金管會認為,除了國人投資習慣之外,投資基金「炒短線」的原因,可能與銀行理專有關,為賺取申購、贖回的手續費,勸誘投資人不斷換檔操作。目前已與投信公會、銀行公會、信託公會溝通,希望協商討論銀行銷售基金的「銷售獎勵金」,之後從基金銷售總額計算,改成用平均六個月內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計算,期能展現基金規模的穩定性


至於國人偏好投資海外基金的現象,金管會指出,多數民眾總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因此選擇海外發行的基金。這種不平衡的狀況,將請投信投顧公會研議相關對策,思考如何讓國內投信業發行的基金,能越來越多檔赴海外發行。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