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7/03/09 【經濟日報/趙于萱、徐念慈】


2016年台股基金規模創金融海嘯以來最低,但在最壞時期,144檔基金中仍有十檔逆勢增長,解析這些基金秘訣,績效穩健、長青老牌、穩定資金流是三大關鍵。


台股基金規模去年上半年跌破2,000億元大關,隨後一路下滑到年底的1,768億元,年減14.2%,在規模千億元以上基金類別中,衰退程度僅次於貨幣型基金14.6%,十年來更大減超過60%。不過,統計去年仍有少數基金逆勢突圍,其中四檔基金締造雙位數增幅,安聯台灣科技基金規模更翻了一倍







解析這些基金翻轉密碼,績效勝出是推升規模的首張拼圖。去年來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第2季就展現稱霸氣勢,績效唯一突破兩成,增加投信公司推廣效果,大舉吸金近10億元,摩根、保德信、宏利、聯邦、德信等五家基金也入榜前五分之一強,多半是科技型基金。


這些基金不乏業界耳熟能詳、經過時間考驗的長青基金,有六檔成立在2000年前,最晚是2008年成立的安聯台灣智慧基金,並有四檔至少拿過一次三大基金獎,代表之一是九度獲獎的德信數位時代基金,經理人林公洽操盤十年仍穩坐泰山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人習於短進短出,績效好有時反而造成贖回賣壓,能否轉化「現金流」也很重要;從法人受益數來看,安聯台灣科技、保德信高成長、日盛上選、摩根新興科技等,受益數都位居前15名,定期定額扣款金額中,則有保德信高成長、金滿意、摩根新興科技位列前15,每月都有千萬資金流入,為基金規模帶來重要穩定力量。


本報針對20名台股基金經理人進行《台股基金規模衰退調查》,95%也認為績效穩健是基金逆勢成長關鍵,其次,有九成表示投信品牌與影響力產生影響、四成認為與銷售通路積極推廣及推出優惠有關,另有其他次要因素包括產業趨勢成形等。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