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8/12/13 【工商時報陳碧芬】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FINLEA)調查國中小高年級學生族群,發現97%小學生、93%中學生有存錢的習慣,不僅超過九成台灣人自孩童時期就以「存錢」當作主要理財行為,而且該調查中,有45%小學生、39%中學生認同「存錢是一個好習慣」約二成左右受訪者認為,「存錢的理由是擔心將來錢不夠用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林建甫指出,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超額儲蓄將連續第五年突破新台幣2兆大關,達到2兆2,810億元,我國的儲蓄有六、七成來自家庭部門,近年台灣則進入「高儲蓄、低投資、低成長」,一般民眾對於「儲蓄的目的」並不明白,也不懂善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間接管理,讓銀行貸放給企業投資、提升經濟力等。


舉例說,此次受調查的學生族群反映,養成存錢習慣的目的,包括為了往後能買「想要」的東西,如果存不夠錢,有半數中學生回覆表示「就不買了」。該協會認為,台灣中小學生理財行為應更多元化,不再僅限存錢,父母應教育更多的適當理財知識,才是善用財富


然而,就在台灣新世代孩童的理財行為走向多元之時,FINLEA調查提問,「遇到金錢的問題時,孩子怎麼辦」,結果多數受訪者(60%小學生、51%中學生)表示會找媽媽討論,僅27%小學生、19%中學生找爸爸討論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表示,親子理財教育爸媽都要參與,教了儲蓄與消費,還要往前邁入下一階段,可善用生活中的契機和孩子談理財,例如拿銀行DM解釋借錢是怎麼一回事、看病付帳時可趁機說明保險的重要性、透過新聞時事討論投資一定有風險等,「父母不必是理財專家,也能跟孩子談錢」,針對較深入的金錢話題,不妨跟著孩子一起找答案。




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



爸媽沒教的... 逾半數中小學生不懂有借有還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FINLEA )12日公布「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發現中小學生的理財需求不僅是存錢與花錢,有52%小學生、87%中學生曾借錢給別人,但能將借出去的錢全部回收者卻不到六成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亦認為,過往的父母並沒有教育小孩理財的知識,現在爸媽也沒懂得要告訴小孩,向別人借錢也該要還,該問卷也發現,多數孩子借錢時不會想到對方是否有能力還錢,全台僅不到一成五(14%)的家庭會經常與孩子討論「有借有還」的道理


FINLEA「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委由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民意調查研究中心,以實體問卷進行,針對全台國小五、六年級及國中九年級學生抽樣調查,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2日至10月9日,有效樣本數2,151分。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薛明玲表示,這項國內少有的孩童理財調查,結果發現台灣中小學生的理財行為多元化,不再僅限存錢與聰明消費,下一世代身處複雜金融環境,已提早發展各種金錢使用態樣,也顯示家長對孩子的理財教育需要更全方位,才能跟得上新世代孩子的腳步。


薛明玲指出,父母可以提早與孩子展開理財相關的對話、投入時間替孩子建立金錢觀念及知識,包括逐步擴大到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投資等,讓孩子未來有做出適當財務決策的能力


然而,面對中小學生逾半數已出現借貸行為,FINLEA認為,父母正確的回映應該是定期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練習做財務決定、培養金錢責任感,而不是質問小孩有沒有拿到同學的還錢,鼓勵孩子記帳、為自己目標儲蓄


目前的台灣社現,根據FINLEA的調查,42%小學生、65%中學生表示,家人會「定期」給零用錢,意指可以自由花用的錢,小學生平均每週有179元、中學生有380元。FINLEA進行交叉分析發現,相較於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受訪者,有定期零用錢的孩子理財行為更加積極,不僅記帳、存錢比例較高,也更願意自己存錢買「想要」的東西,惟借貸行為也更活躍,理財概念已存在心中。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