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5/06/04 【蘋果日報/廖珮君】


規模上千億元的「後收型基金」,因強調投資人買基金時免付手續費而熱銷,但卻出現「扣基金淨值」收費的情況使投資人基金抱愈久、扣愈多,吃掉報酬率,金管會決出手嚴管,要求後收型基金到期時,基金公司得替投資人自動轉換成一般基金,不准再扣淨值





金管會提2大要求,一是既有的後收型基金,只要投資人持有2~4年到期,基金公司得自動替投資人轉換成一般基金,不准再扣淨值、也不准收費;二是送新案者,得設有期限,到期後就轉換,不准再吃淨值




報酬率表現將提升


據了解,證期局日前已通知投信顧公會,即日起,各境外基金公司只要是增發「後收型基金」級別時,一律從公會審、改由證期局統籌審核,顯示證期局已正式介入。此舉對民眾來說,後收型基金持有到期後,不再被扣淨值,報酬率表現可提升。


目前投資人買境外基金,手續費分為「前收」和「後收」,兩者差異是手續費的費用結構。「前收型」是申購時得付1%~3%不等的手續費「後收型」是申購時免付費,但須持有2~4年,若提前贖回得付1%的遞延手續費,且每年還會從「基金淨值」再扣一筆1%分銷費


費用結構不利買家


銀行業者說,若一檔後收型基金持有期間是4年,投資人持有2年就贖回,得付2%遞延手續費,再加上扣掉淨值2%的分銷費,費用達4%,比前收型付1%多了4倍,且投資人抱愈久、淨值被扣愈多,吃掉報酬率。


近年來多家銀行狂推「後收型」基金,主打「買基金、免收費」,讓喜愛久抱基金的投資人趨之若鶩,但卻沒把每年「吃淨值」的秘密說出口。據投信顧公會統計,後收型基金檔數達606檔,佔境外基金總檔數達15%。金管會發現,愈來愈多境外基金公司增發「後收型基金」,發現費用結構不利投資人,才決定出手嚴管。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