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4/12/12 【工商時報/陳欣文】


配息基金風潮近年席捲國內基金市場,且從債券基金蔓延至平衡型、股票型基金,投信業者戲稱:「因為基金不配息,投資人不會買」,但是過度重視配息率的結果也發生部分投資人以為配息基金穩賺不賠而導致投資爭議。基金業者坦言,配息基金年化報酬率比年化配息率重要,若銷售話術不慎,確實可能有誤導投資人之嫌,未來將強化行銷人員的訓練。


據了解,近期有投資人買了配息基金之後才驚覺原來本金也會虧損,而投訴基金公司銷售不實,主管機關也開始針對陸續送審的配息基金在基金名稱和投資內容是否相符等條件上持續把關,據悉有直接把配息率「8%」或者「高息」等字樣秀在基金名稱上的配息基金,直接就被主管機關要求重新補件。


投信業者表示,目前市面有不少股票或平衡型基金提供8%以上的年化配息率,詢問熱度節節高升


但是,股票股息率通常不會高於債券殖利率,以美國來看,S&P500指數股息率約1.9%,遠低於美林美國高收益債指數的收益率6.3%,因此,配息率大幅超出市場水準的股票或平衡型基金,宜留意是否有高配息、低報酬的不合理現象


尤其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高配息不等於高報酬,業者指出,儘管金融市場逐漸擺脫低利環境,但股票股息率普遍落在2~4%,高收益債殖利率也只有4~6%基金提供過高配息並不全然來自於股息或債息,很有可能來自於本金。業者提醒,投資基金不應貪圖高配息率,而忽略可能產生的資本利損


例如,有基金強調配息率8%、但年化報酬率僅1%,同類型另一檔基金配息率5%卻有7%的年化報酬率,投資人就不應該僅比較配息率,而應該以總報酬率來作為挑選基金的指標;若是購買新基金,更應了解投資策略和標的是否足以提供允諾的配息率。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