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6/01/11 【蘋果日報/陳瑩欣】


我國面臨擁有超額儲蓄,但投資不振的處境,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表示,親子理財教育應該再升級,從過去只教「儲蓄」、「認識銅板、紙鈔」等慢慢提升至設定理財目標、了解風險和保護個人資料上,用錢比存錢更重要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何旭如表示,儲蓄雖然是理財的根本,但民眾的理財觀念多數只有儲蓄,在利率愈來愈低的環境下,不但難以靠儲蓄滾存資金度日,更容易陷入「為什麼要存錢?」的迷惘中







認知「沒有不勞而獲」


她建議,親子理財教育不應只以教會「認錢、存錢」為全部,也應該循序漸進,教孩子懂得設定理財目標,掌握投資或創業所帶來的風險


有限資源下決策財務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指出,以5到8歲低年級生理財教育為例,除了認知物品價格、了解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外,也可以開始理解工作與賺錢的關係。到中高年級應學習如何從有限資源中進行選擇和分配,並且懂得保護個人資料,降低理財風險


何旭如指出,為了提升學童理財教育觀念,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成立10周年來首度與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TDCC)攜手合作,推出「FINLEA小小創業家」系列活動,首場預定1月21日正式起跑,進入新北市石碇區和平國小,透過手工餅乾製作銷售進行互動推廣,甚至安排孩童到老街銷售商品帳列盈虧,預計將有40位孩子參加。


創業脫貧有3大效果


她表示,讓孩子動手做餅乾、自己估成本、自己銷售,從做中學,體驗一連串「創客」(maker)專案,活動優先鎖定全台偏鄉小學辦12場公益營隊,透過3天營隊訓練,讓孩子了解沒有不勞而獲的錢、思考想要與需要的不同、練習在有限資源下做出財務決策


理專表示,過去銀行親子理財體驗營教育多半只以金融商品知識為主,課程多是勸進買基金、保險,但民眾風險認知不足,對投資不放心,下課後又回頭存錢不投資的人比比皆是,更容易陷入「又窮、又忙、不敢買、不會賣」的窘境,造成貧窮循環。


親子理財教育升等到創業風險評估,有利孩子多元思考如何成功打造屬於自己的團隊。


中信慈善基金會表示,近年來積極創業脫貧、圓夢的觀念,因創業效果主要有3:包括1、創業即就業,協助經濟弱勢家長自我僱用;2、鼓勵經濟弱勢家庭,脫離社會扶助,避免福利依賴;3、積極改善家長生活,間接提升孩童生活品質,以旗下信扶專案為例,累積核貸金額已突破4011.2萬元。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