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7/05/20 【蘋果日報/陳建宇】
買預售屋的優點是可以拉長付款的時間,沒有短時間要拿出一筆自備款的壓力,但預售屋買賣也常出現糾紛,例如成屋後民眾發現建材配備和預售時所說的不一樣。專家建議,消費者先判斷是否為同等級產品,若確實有落差,再投訴請消保團體介入處理。
近年消費者意識抬頭,大家都很重視自己的權益,加上房屋買賣適用定型化契約,有法可管的狀況下,建商在建材配備動手腳、偷利潤的狀況已經大幅減少,但仍有少數小建商搞這一套,因此民眾若打算買預售屋,仍要預先做好自保動作。
首先,預售階段拿到的廣告傳單、建材配備表等,都應該妥善收好,京城建設經理周敬恆表示,尤其在合約上建材配備的部分,要寫得愈清楚愈好,例如衛浴是什麼品牌什麼型號,都要要求建商白紙黑字寫在合約裡。
按建材退款並非有利
有時建商會在建材配備處標註「XX品牌或同等級產品」,此時消費者最好就要做一點功課,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專員林義倫表示,以衛浴設備為例,同樣品牌的產品也有等級不同的區別,民眾可以向經銷商或代理商詢問原本建商承諾的配備價格,若成屋後發現有明顯落差,可要求建商改正,或向消保機關申訴建商債務履行不完全。
但若配備落差明顯,而建商不願依契約進行改正,可申訴請消保機關介入協調。林義倫指出,若協調不成,消費者也可以提起訴訟,由公正第三方如各公會介入調查,勝訴之後、建商須進行改善,消費者甚至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由於網路世代訊息傳播速度快,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周敬恆指出,現在建商都很重視消費者權益和自家的商譽,已經少有建商會做這種砸了自家招牌的事,而且合約也都會載明須經買方同意才可以變更,若建商欲變更建材配備但消費者不願意,建商會將原建材款項退還給消費者。不過由於建商是向廠商大批採購,進貨價格較低,若按照建材款退還,對消費者也並非有利。
【專家意見】購屋前多探聽售後服務
有時若遇到配備廠商倒閉等不可抗力因素,建商無法按照預售時的承諾給予同款配備,但基本上會是差不多等級。要避免這種狀況,購屋前應多多探詢建商的商譽、售後服務如何,另外合約關於配備的部分寫得愈清楚愈好,比較方便查詢價格。
公告版位
規劃代辦各項銀行貸款,企業貸款店面營運週轉金、房貸轉貸增貸、信用貸款整合債務降低利息月付金、二胎房貸等。諮詢方式Line I.D搜尋:jerry.chu/0985-666-807/email:jerry.chu@yahoo.com.tw/FB:【Jerry銀行貸款相談室】/朱先生
- May 22 Mon 2017 08:51
預售成屋配備差很大 投訴消保團體處理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