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4/07/08 【NowNews/曹逸雯】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6月份消費者物價年增1.64%,其中,外食費大漲3.96%,是2009年2月、近5年多以來的最大漲幅,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6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6月份的支出就會比去年6月增加了984元。
主計總處今(8)日發布6月份物價變動概況,6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為104.44,較5月上漲0.52%,較去年同月上漲1.64%,1-6月平均則較去年上半年上漲1.21%;6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WPI)為96.97,較5月上漲0.04%,較去年同月上漲0.81%,1-6月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0.39%。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6月物價主要因開始適用夏季電價費率,肉類、水產品、水果、油料費及家庭用電價格都相對去年來得高,加上調理食品及外食費價格上漲,若扣除蔬菜水果是上漲1.68%,若再扣除能源後的核心物價則是上漲1.48%,整體來說,物價還算平穩。
蔡鈺泰指出,一般民眾會覺得物價一直在漲,主要是因為外食費漲了3.96%,是2009年2月、近65個月、也就是近5年多以來的最大漲幅,以及購買頻度高的類別漲幅較為明顯,例如每月至少購買1次的商品或服務上漲2.71%,每季至少購買1次的商品或服務上漲3.25%所致。
如果從所得層級別的物價感受來看,可支配所得較低層級受食物類漲跌幅的影響較大,在食物類上漲3.78%、外食費上漲3.96%的情況下,6月的物價就上漲1.90%,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度就較為深刻,但對可支配所得層級最高的20%家庭來說,物價僅上漲1.54%。
如果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6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就6月CPI年增率1.64%來計算,在購買相同品質與數量的商品及服務情況下,6月的平均支出會較前一年6月增加984元,其中,在食物類中,以外食費增加239元最多,肉類增加143元、水產品增加80元、水果增加56元;雞蛋、米、奶粉及麵包支出也分別增19元、10元、8元及5元;除食物類外,以電費及油料費各增加83元較多。
蔡鈺泰也表示,外食費價格不僅連續上漲,漲幅也創近5年多以來的新高,而且外食費大多漲了就跌不回去,觀察近4年來各月的外食費走勢,就完全沒有重疊的部分,顯示外食費沒有回跌過,且長期趨勢向上,未來漲幅仍有機會超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