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4/09/12 【工商時報/張中昌】
進入婚姻、組成家庭後,新婚夫妻不再是「一人飽、全家飽」,理財專家建議,可採取「331」原則,把每月家庭總收入分為「生活雜費3分之1」、「保險規畫3分之1」、「貸款支出3分之1」。銀行業者指出表示,新婚夫妻可以把每月家庭總收入,規律分成三等分,其中一分用來支付日常生活的費用,並養成記帳習慣,就能精確掌握每月基本支出。
同時,新婚夫妻共組家庭後,可能陸續會面臨買車、買房,進而衍生貸款需求。全球人壽也提醒,每月貸款支出,不應該超過家庭月收入的3分之1,才不會導致因貸款負擔太重,影響生活品質。
如果有購屋計畫,最好妥善利用具有定期壽險功能的房貸壽險,萬一繳款人身故或全殘,理賠金可以用來清償房屋貸款,讓房屋不至於被銀行拍賣,並避免房貸造成家人額外的財務負擔。
目前來說,房貸壽險依照繳費方式分為「躉繳型」、「分期繳款型」,保障額度又可分成「平準型」、「遞減型」。平準型在保險期間保額一定,但保費較高;遞減型的保額則逐年遞減,但保費相對較便宜。銀行業者也建議,新人應將3分之1的家庭總收入,作為儲蓄或保險規畫之用,首要之務是先進行保單健檢,針對家庭財務結構,重新檢視彼此的保險額度及種類是否足夠。
婚後保險規畫 三面向審視
時序逐漸進入年尾,許多情侶都將舉辦結婚,壽險業者呼籲,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同時,也代表人生另一段責任的開始,建議新婚夫妻應該主動從三大面向審視調整保單,讓保障充足後才能享受人生。
第一面向是要提高壽險額度。新婚夫妻雙方應一同將保單拿出來做檢視,首要調整的面向為壽險額度,將房貸、車貸等費用支出與負債,一併列入評估考量,且總保額最好要以能夠保障家庭未來10~20年內的生活費用為目標,以保障家人的生活。壽險業者表示,若是預算不足,沒有辦法一次買足終身壽險額度,建議可採漸進式規畫,初期先買定期險,等經濟寬裕後再轉終身險。
第二面向是提高住院日額並加強意外險保障。由於目前小家庭型態盛行,發生意外事故時,將讓另一半措手不及,嚴重影響家庭經濟,所以應提高意外險的額度,尤其經常騎車、開車,在外奔波的上班族,宜善用意外險保費低廉、保障額度高的特性,以彌補萬一發生意外身故或殘廢時的風險。
另外,也應檢視單身時所購買的醫療險保障,包括日額型給付或實支實付型給付的額度是否能符合目前的需求,若過去未購買重大疾病或癌症險保單,現在因家庭責任增加,更應加強重大疾病的規畫。
第三面向是要記得變更受益人。壽險業者解釋,單身時投保壽險,通常會指定父母為保單受益人;婚後則增加對另一半的責任,可將配偶納入受益人的規畫當中,透過保單可同時指定多位受益人,運用比例分配或指定順位搭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