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5/01/15 【中國時報/黃琮淵】
信用卡「雞肋化」時代來了!雙卡利率上限調降,衝擊信用卡經營成本,道路救援、機場停車、旅遊不便險等附加服務,列入首波「留校察看」名單,面臨優先刪減項目,還沒享受降息利多,權益先遭殃。
前五大信用發卡行為花旗、中信、國泰世華、玉山及台新銀,循環信用餘額都超過1000億元。面對雙卡利息收入大減,各銀行態度都很低調,花旗銀公共事務長阮淑祥表示,法案尚未正式通過,暫不便評論。
「卡奴笑了,有人要跳腳了!」大型發卡行主管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信用卡業務最重要收入就是利息,如今利息被砍,相關權益勢必縮減,先檢討道路救援等附加服務,再評估調整現金、紅利點數回饋率。
早在去年通過調高金融營業稅率後,銀行就開始縮減權益。花旗銀去年10月宣布取消「花旗卡好繳」及「花旗即時查即時繳」平台的各項繳款回饋。隨後永豐銀一口氣調整9項用卡權益,除調高免費機場接送門檻外,分期條件也從2000元提高至5000元。今年初中信銀接棒,取消分期付款、特定行銷專案及透過指定支付平台交易刷卡回饋。
銀行業者指出,發卡非慈善事業,尤其雙卡風暴過後,銀行元氣大傷,光靠信用卡能賺錢的沒幾家,如今又來個利率上限,無疑雪上加霜,為求生存只好低成本經營,持卡人能享受到什麼服務,可想而知。
核卡財力證明 要求更高
轉載 2015/01/15 【工商時報/魏喬怡】
銀行法修正後,未來信用卡、現金卡循環利率不得超過15%,銀行業者在第一時間聽到後,均表示「經營環境愈來愈艱困」。銀行業者表示,這將衝擊銀行獲利,且會導致銀行在核卡態度轉趨嚴格,「未來針對還款有疑慮的客戶會要求更多財力證明,而若是違約風險高的客戶就會拒收,弱勢族群在銀行會更借不到錢」。
銀行業者表示,雖然現行民法訂定循環利率不得高於20%,但其實對於繳款正常客戶,銀行內部本來就有每季調整利率的機制,而且這些客戶的利率本來就在15%以下。
業者指出,銀行在核卡、核定利率時一般會看客戶的職業別、月薪穩定度、扣繳憑單等,還聯徵中心的資料,還有看總還款金額是否有超過月薪22倍等指標綜合評估。銀行業者強調,對於違約風險較高的人,過去就會要求提供財力證明,未來則會要求補強相關財力證明。
銀行業者認為,雙卡循環利率訂定應該回歸市場機制,或者是限定銀行若要收30%以上的利率比重不能高於多少等條件,而不是將利率硬性訂在15%。因為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風險胃納量,很多先進國家都沒有設定利率上限,甚至香港利率上限還設在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