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5/07/30 【蘋果日報/廖珮君】


民眾手上保單、透過銀行買的保單、基金、結構債等金融商品,金管會研擬全面開放質借融資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檢討方案8月底前出爐,力拼今年底前開放上路。一旦銀行可承做保單質借業務,將一舉打破目前壽險業獨佔該業務的局面,銀行「大搶」壽險業務,也引起壽險業高度矚目。曾銘宗說,未來國壽保單也可向北富銀質借,不須有太多限制。







打破壽險業獨佔局面


據保險局研究,擬先讓OIU(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的保單先行,讓中國大媽手上的外幣保單,可先向銀行質借融資;第2階段再討論國內壽險保單是否放行可在銀行質借,但都得先解決法律面的問題。保險局也認為,若要讓銀行做保單質借,勢必得簽3方合約(保戶、保險公司和銀行業者),如得限制要保人的解約權、受益人得以銀行為第1順位等


目前民眾手上保單想抵押借錢,只能找自家投保的壽險公司作質借,如國壽保戶、只能找國壽質借,禁跨壽險業者質借,也不能透過銀行通路;一般質借成數約是保價金的8成,若保戶借款本息超過保價金,該保單就失效


據金管會6月底統計,壽險業質借5319億元,佔可運用資金3%,近年都在5300~5400億元左右,算是保險業相當穩定的利息收入管道。曾銘宗昨說,民眾買股、基金、保單和信託商品,投資後,要用錢、就得贖回或解約,那為何不能質
借呢?若開放金融商品質借,對投資人而言,資金運用更有彈性、對金融業來說,資金動能更充裕。


曾銘宗說,民眾向銀行做保單質借後,有兩大好處,一是可能會買更多保單,其次,若保單預定利率高,還可賺套利,如香港大額保單和銀行合作,量才會大,用 「借保單、買保單」,香港人是用很少的錢在買保單。他坦言,確實會造成壽險業反彈,但一家金控有壽險、銀行,同一家金控間可創造更多業務,就算跨金控,如 國壽保單向北富銀質借,也不須限制。


急需用錢免贖回解約


36歲從事金融業的小胖說,手上保單要跟銀行質借,
當然得先看利率,若利率比在保險公司還低,才有套利空間,才有誘因


保險局官員則說,若要開放銀行做保單質借,首先得解決如保單是否可當擔保品、成為銀行設質權的標的?OIU因屬境外公司,或許在《民法》解釋上,有解套空間,但若是國內保單,恐涉及《保險法》,限制要保人僅能向保險公司質借的問題,是否可解套,得再做評估。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體壽險業初年度保費收入4998億元中,光透過銀行賣保單就佔了5成以上,比壽險業務員拉保險還高了1成多,讓銀行業想爭取做保單質借業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 的頭像
    Jerry

    Jerry's理財理債小棧~銀行貸款規劃管理顧問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