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6/03/28 【蘋果日報/林韋伶】


歐、日央行持續寬鬆,在低利環境與高波動市場環境下,高息產品受投資人歡迎,觀察歷史經驗顯示,自2011年底以來,每當歐日央行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6個月後入息資產如全球高股息、全球高收益債券,創下正報酬機率為100%


全球寬鬆環境不變,市場面臨資產荒,資金紛紛湧進入息資產。從過往經驗來看,歐日央行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6個月後,全球高股息、全球高收益債券後的平均報酬都有4%,顯示入息資產已成為負利率時代下的投資首選。







多元高息資產抗震


歐洲央行為例,在2012年9月6日推出OMT(直接貨幣交易)的收購計劃後,全球高股息於政策推出1個月後上漲3.44%,3個月後上漲2.35%全球高收益債券1個月後上漲1.74%、3個月後上漲4.29%。而歐洲央行去年1月祭出量化寬鬆購債計劃的1個月、3個月後,全球高股息分別上漲1.69%、2.77%全球高收益債券分別上漲2.16%、4.2%。 


安聯目標多元入息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隨著負利率壓境,全球游資氾濫,資金有追求收益的需求,但投資收益的掌握度,也因市場波動愈來愈大而漸趨不易,因此市場對多元高息資產組合的需求隨之興起。


股票收益優於債券


許家豪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元入息目標策略做為投資主軸,多方布局入息資產,另覓收益管道;此策略一來可拓寬收益來源管道,另方面亦可降低波動度、提高對於收益的掌握度,「進可攻、退可守」。許家豪進一步分析,儘管全球復甦步調不一,聯準會近期發表鴿派言論,加上歐洲央行擴大寬鬆,許多高息資產殖利率和股利率在經過前一波修正後,資產價格也來到相對誘人的位置


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目前整個金融市場除了高波動,且陷入低利率環境,公債幾乎已沒有收益可言,反觀股票收益價值優於債券,投資人不妨在此時布局高息產品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