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8/04/24 【時報資訊/任珮云】


2018年「摩根退休快樂指數」調查結果分析,不論總分、財富、健康、自我實現等各面向,都呈現高分族群(80分以上)與低分族群(未滿60分)佔比雙升趨勢,相對地,分數落在中間層(60至79分)的比重下降,反映出民眾若能及早著手準備退休,即有機會向「退休快樂族」(80分以上)靠攏,或晉升「快樂族」一員,反之,假使遲遲不做準備,就可能向下淪為「退休窮忙族」(未滿60分)。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表示,隨著現代人越來越長壽,民眾的退休生活有很高機率超過30年之久,因此,如何擬定一套適合自己的長期退休規畫,並確保退休後的資金足以因應生活所需,是人人必需學習的課題。事實上,儲備退休資金並非難事,劉玲君說明,擁有快樂第二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及早開始準備,透過穩健的投資方式與標的,例如以多重資產策略基金為核心持股,透過基金廣納全球各式股債資產,多元布局,同時掌握收益與資本利得契機,在時間與複利累積下,一步步達成退休資金準備目標。


今年不論在總分或財富面向,台灣民眾的退休快樂指數都維持在相對高檔,但進一步分析,卻發現近兩年各面向明顯出現「高低分族群同步上升」、「中間層族群下降」的M型化趨勢




劉玲君說明,財富不僅是退休生活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更會明顯影響退休安全感,因此,「快樂族」不論在工作期間的儲蓄速度,或是對應未來理想退休準備金的目標等,都明顯較「窮忙族」來得高;調查發現,「快樂族」目前的退休金準備進度為416.4萬元,相較「窮忙族」118.8萬元高出3.5倍而「快樂族」的理想退休金為1643.3萬,也大幅高於「窮忙族」的1187萬元


至於「快樂族」預計退休年齡較早,劉玲君表示,因為「快樂族」對於退休生活較有自信、有想法,通常也會對退休年齡預期較為提前,本次調查顯示,「快樂族」的預計退休年齡為59.8歲,不僅較法定退休年齡65歲提前了5.2歲,更較「窮忙族」提早5.8歲。


另外,劉玲君解釋,調查結果還發現,若以目前平均年齡做比較基準,「快樂族」預期未來的工作年限為14.6年,相較之下,「窮忙族」高達24.7年,兩者之間出現逾10年的差距,顯見「快樂族」因為已開始對退休做準備,自然會希望盡早退休,享受第二人生。


另外,劉玲君表示,財富數字是支持退休夢想的第一步,在工作期間是否積極理財,替未來做準備,也是能否快樂退休的主因,根據今年的調查結果,高達近七成(69.7%)的退休「快樂族將「基金/股票」視為最主要存退休金的工具,其次為近兩成(17.2%)的「房地產」,「快樂族」把「現金定存」視為主要工具的比重僅0.5%;相反地,逾半數(52.7%)「窮忙族「現金定存」當作主要存退休資金的方式,為理財工具之首,準備態度非常保守,僅13.3%「窮忙族」認為「基金/股票」是主要投資管道。


根據摩根資產管理的模型計算,若能從25歲起,每月投資1萬元至4.5%年化報酬率的標的,經過40年的複利累計,可存得1340萬元的退休資產,假設民眾遲至35歲起開始投資,同樣以每月投資1萬元至4.5%年化報酬率標的計算,到65歲退休時僅能存到770萬元,突顯出「及早開始、承擔適度風險」的退休理財重要性。


劉玲君認為,只要把握晉升退休「快樂族」的祕訣,也就是盡早培養理財習慣,並且不中斷做穩健投資,民眾也能成為退休「快樂族」;若不知到從何著手,劉玲君建議,第一步就是「現在開始投資」,只要長時間且適度承擔風險,選擇比現金報酬率更高的投資標的,即使投資金額不多,也能達成目標。


第二步是動態調整投資組合,劉玲君說明,不同人生階段的退休理財計畫,應該視年齡與投資風險承受度來作調整,以達到最高效益,例如年輕時能積極點,到了成家立業階段可適度降低風險,屆齡退休時則應該採取較為保守的態度。


最後一步則是多元配置,劉玲君建議,退休理財如同馬拉松,不宜追求短線高度風險,以股債兼具的多元配置做核心投資,長期下來同樣能獲得穩定的報酬,達成好命退休、享受第二人生的目標。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