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103/01/09 【聯合理財網/李雪雯】


對於不知如何正確計算應有保額的保戶來說,使用「雙十原則」,至少不會被「一心只想賣最高佣金保單」的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而且,也同時能在「預算」的壓力之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每一分收入,應該如何正確地分配在不同的投資理財工具之上


一直以來,在保險業就以所謂的「雙十原則」,也就是「保額為年收入十倍」、「保費為收入1/10」的說法。然而,這「保險的雙十原則」是如何得出來的呢?老實說,筆者在20年前初跑新聞時,就聽過不同的理由。最常聽到的說法是:當人在失去摯愛的親人時,大約需要經過十年的時間,才比較能夠徹底走出傷痛。所以,訂在「年收入十倍」就剛剛好。


不過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對「雙十原則」嗤之以鼻。認為這樣不精確的計算保額方式,完全無法達到保險應「足額投保」的原則,也代表理財規劃上的嚴重「不專業」。


有保險業人士在爬梳過許多資料後,找到了其最原始的來源:在20世紀90年代初,採用財務會計準則再保公會的規範準則所設定,它是針對「再保險」的保費計算,而不是一般的「人身保險」的準則。因此,人身保險的理想保額,還是需要經過客觀的需求分析,以及主觀上,對被保險人與受益人的心理安全需求,進行整體考量後再做決定



筆者認為,以上的說法都言之成理,也都各有立論基礎,因為每一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總不能把所有人的問題,都用「一體適用」的大框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這並不表示「雙十原則」就是一無是處,完全不值得遵循的標準。因為首先在保障部分,從國人保障普遍不足的情形來看,保戶如果能夠做到「保障是年收入十倍」的標準,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功德了


實際以目前最低起薪22K的社會新鮮人為例,「保障是年收入十倍」的基本保額就是264萬元,遠比目前平均「國人平均每張保單保額不足100萬元」要高出甚多了。儘管這樣的概略的數字,不能完全與每個人的財務狀況(收支平衡,以及所擁有的資產、負債情形)相匹配。但至少當保戶有此「基本認識」時,就比較不容易因為業務員所推銷的商品不當,讓自己的保障金額「嚴重不足」


其次,將保費壓低到「收入的1/10」雖然不是頂精確,但筆者認為,這只是「衡量保費的最低標準」。也就是說,不論是個人或家庭,年繳保費可以比這水準低,但卻不要超過這道門檻才是。


更何況在「沒有人能夠將所有風險全數移轉給保險公司」的前提下,不設定一個保費的上限,就可能陷入「將過多資金,投入在純消費式的保險商品,而不是更有積極性創造財富意義的投資上」的陷阱之中;而買的人,當然就不會仔細靜下心來思考:哪些才是真正最急迫需要的保險?哪些其實是與投資有關,而應該用更有槓桿效果的投資工具來達成?


所以在保費上面,如果保戶想要用「最低的保費」,換取同樣金額的保障。就不能不遵守「定期優於終身、附約優於主約」的保單搭配技巧。也就是說,如果保戶的保單搭配不當,在相同保額及保障期間之下,選擇了終身型保單(特別是終身型醫療險),整體保費就別想能夠控制在「薪水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個標準之內


最後要提醒的是:雖然個人建議醫療險應該捨棄終身,改買定期且終身壽險比定期壽險保費貴上許多。但是,所有「想用最少的保費、買到最多保障」的讀者,千萬別只為了省保費,而只買定期壽險。特別是那些「不買終身醫療險,而改買定期醫療險(日額給付或實支實付型)」的人


因為,就算這些定期醫療險可以保證續保到75歲,或甚至在國人平均餘命逐年遞增之下,有可能延長到85歲。假設22歲的社會新鮮人,只買了一張20年繳費的定期壽險(附註1),當定期壽險到期之後(以上例為42歲),所有附約都會跟著「失效」。原本預期可以續保到65、75歲的定期醫療險附約,就等於是白買了(附註2)


也許有人會說:「等20年到期後,可以再繼續買另一張20年期的定期壽險」。這當然不是沒有可能,只不過如此一來,保費不但會貴上許多,另外也極有可能因為身體狀況變差,而遭到「加費」或「拒保」


當然,筆者也並非要保戶將所有保障,都去購買保費非常貴的終身壽險。而是建議將定期與終身壽險進行組合式的搭配。那麼,可以只買最少金額的終身壽險(不同保險公司對於可附加各種附約的終身壽險購買門檻不一,有的最低一萬元也能出單,有的則要高達50萬元),剩下的金額,則可以轉購保費比定期壽險更為「便宜」的「定期壽險附約」,或是挪一部分金額購買同樣也有需要的意外險


舉例來說,如果保戶經過實際試算後的保額是500萬元,某保險公司終身壽險門檻是10萬元,那麼他的保單組合可以設計成下表中,至少三種的組合搭配方式。





從上面的各項組合來看,也許能更深一層地了解:在同樣的保障金額之下,絕對不是只有終身壽險一種選項,且在「以終身壽險主約搭配最多附約」的便利性之下,只買定期壽險也不會比「終身+定期附約」的方式,享有多大的便宜


筆者認為,對於不知如何正確計算應有保額的保戶來說,使用「雙十原則」,至少不會被「一心只想賣最高佣金保單」的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而且,也同時能在「預算」的壓力之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每一分收入,應該如何正確地分配在不同的投資理財工具之上。


附註1:除了少數約三張左右的一年期定期壽險外,絕大多數定期壽險都是「限期繳費、限期保障」的保單。

附註2:定期醫療險也有主約,不必附加在主約之上,但一般附約保費會更便宜,且有些保險公司健康險,不見得都會出定期型約,且主約有可能是終身型保單。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