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4/10/15 【經濟日報/李娟萍、林春江】
9月投信基金規模大縮水,雖然守住2兆元大關,但較上月縮減5.2%,創下2011年10月以來單月最大降幅。在市場震盪劇烈下,投資信心備受衝擊,導致資金裹足不前,股債基金規模分別較上月下滑3.1%及2.9%,來到5,324億元及2,942億元。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表示,各基金類型中,國內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規模變化最大,規模減少558.2億元,月減38%。
國內投資股票型基金規模雖然減少4.2%,但觀察9月淨申贖情況,國內投資股票型基金獲淨申購27.7億元,顯示這類型規模減少,主要為淨值下跌所致。不僅股票基金大失血,平衡型基金及固定收益型規模9月也分別減少6.8%及近3%。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財經焦點資訊 (857)
- Oct 16 Thu 2014 10:33
投信基金 9月大失血
- Oct 15 Wed 2014 10:52
4絆腳石 全球股市跌不停 歐洲經濟衰退、油價下挫、金屬跌價、地緣風險增
轉載 2014/10/15 【蘋果日報/陳冠穎綜合外電】
全球股市近來跌跌不休,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發布報告指出,全球股市表現不佳,主要受到4個因素拖累,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歐元區衰退風險,因歐洲經濟重現下滑跡象,特別是最大經濟體德國情況更令市場憂心,其他3項因素包括油價、金屬價格及地緣政治風險。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傑索普(Julian Jessop)在報告中指出,歐洲明顯出現再度下滑的跡象,尤其是德國,是最令市場擔憂的阻力。德國上周公布的製造業數據令人失望,工業產出月減4%、第2季經濟成長較上季萎縮0.2%,第3季在歐元區不景氣下也不被看好。
- Oct 14 Tue 2014 11:59
利空一波波 成熟市場股市基金大失血 新興市場也甩到颱風尾
轉載 2014/10/13 【鉅亨網/許庭瑜】
國際消息利空紛擾,加上第三季企業財報及美日央行會議等不確定因子,導致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資金紛紛選擇暫時退場,成熟市場首當其衝,美歐日全面失血,以美股賣壓最沈重,上週淨流出53億美元,連續二週累計失血逾142億美元,同時,日股亦遭調節17億美元,創2009年6月以來單週最大賣壓,反應經濟數據參差不齊及錯單效應。
新興市場同樣買氣疲弱,被掃到颱風尾,全球新興市場上週失血30億美元,創今年來第三大單週淨流出。以三大新興市場來看,僅歐非中東上週小幅吸金0.1億美元,亞洲(不含日本)調節金額並不大,小幅流出0.6億美元。
- Oct 14 Tue 2014 11:23
全球股災 台股暴跌255點破年線 才1個半月 平均每位股民資產縮水25萬
轉載 2014/10/14 【蘋果日報/高佳菁】
歐美股市接連重挫,引爆一波全球股災,台股昨天成為重災區,指數跳空跌破年線(240日均線)8859點支撐後,市場恐慌賣壓傾巢而出,終場大跌255.05點,收8711.39點,單日跌幅達2.84%,創28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若以9月1日高點9532點回檔迄今,指數已跌掉820點,市值約蒸發2.3兆元,平均每位股民資產縮水近25萬元。
分析師表示,由於美股修正才剛開始,台股短期恐下探8500點心理關卡,建議現階段操作宜審慎保守,未來能否止跌,要觀察歐美股市是否止穩而定。美股上周重挫,加上全球經濟前景低迷,拖累亞洲主要股市昨開盤大幅回檔,象徵亞股整體行情的MSCI亞太指數昨下挫0.6%,創近7個月新低,儘管中國9月外貿數據傳出佳音,但仍未能阻擋亞股跌勢,主要股市普遍收黑。
- Oct 13 Mon 2014 10:53
法拍屋暴增 房市警訊 超出安全水位 「賣不掉丟給法院」
轉載 2014/10/13 【蘋果日報/洪安怡】
法拍物件爆量,超越買賣移轉棟數,成為危險指標。觀察上月最新買賣移轉棟數與法拍件數,全台五都都超過法拍佔了移轉棟數2成的安全水位,新北市佔3成3,高雄市高達6成4,台南的法拍物件更超越買賣移轉棟數,市況不佳,業者預估法拍物件量可能再增加。
最新上月買賣移轉公布,全台5都數量皆下滑,但同期法拍物件卻逐漸增加,台北市9月買賣移轉棟數達2502件,當月法拍物件為628件,佔買賣移轉棟數的2成5;新北市法拍物件1608件,佔當月買賣移轉棟數的3成以上;高雄市法拍物件也佔買賣移轉棟數的6成,最誇張的是台南市,法拍件數1787件已經超越了買賣移轉棟數。
- Oct 08 Wed 2014 12:57
國保3漲 繳多也領多
轉載 2014/10/08 【聯合報/許俊偉】
明年元旦起,上路六年的國民年金保險,將首度調漲月投保金額、保費和給付,約三百七十萬人受影響。投保國保民眾每月要繳保費,將從現行七百七十八元漲到八百七十八元,增加一百元,漲幅近一成三。
「三漲」主因是國保月投保金額將首次反映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一萬七二八○元調高到一萬八二八四元,漲幅百分之五點八一。月投保金額增加後,依此計算的保費連帶跟著漲,正好明年費率又要調增到百分之八,以致被保險人的每月保費負擔,一口氣多出一百元;但給付也會增加,也就是「繳多也領多」。
- Oct 08 Wed 2014 12:22
台股第4箭 11/10上路 信用交易大鬆綁 力補外資出走缺口 拼擴量5%
轉載 2014/10/08 【蘋果日報/廖珮君、劉煥彥】
為燒熱台股冷灶,金管會昨射台股第4箭,大幅鬆綁信用交易相關機制,要大戶、散戶內資歸隊彌補外資出走的量能缺口。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11月4大措施上路後,預估半年內成交量可擴增3~5%,希望交易量可回到上市櫃合計1150億元的正常水準。曾銘宗說,這4大措施,包括資券互抵不再列入融資券限額計算、提高投資人單戶、單股的融資券限額、提高上櫃股票融資成數到6成,及鼓勵上市櫃公司辦業績發表會,預計11月10日上路。
- Oct 07 Tue 2014 10:50
賣屋反悔 無須付房仲費 「霸王條款」違反消保法 判無效
轉載 2014/10/07 【蘋果日報/洪安怡、鄒雯涵】
房仲業者與屋主簽立銷售委託書時,內容常有賣方如拒絕房仲介紹符合條件的買方,仍應支付服務費此類規定,但台灣高等法院最新判決認為此為「霸王條款」無效,引起業界一片嘩然。
- Oct 01 Wed 2014 10:43
網購發票中獎 小心被A走
轉載 2014/09/30 【經濟日報/陳美珍】
電子商務流行,上網購物沒有立刻取得的發票,日後若中獎,小心會被A走。
國稅局查獲民間郵遞業者從業人員,涉嫌攔截電子商務業者寄送給消費者的中獎發票案例。財政部認為,現行電子商務開立發票的方式,對消費者不具保障,將著手進行檢討,以防止消費者的中獎發票遭人冒領。另外,財政部也要求國稅局加強選查異常中獎案件,包括:同一人兌領由同一個營業人開出的中獎發票,且張數達十張以上者;以及,同一人連續二期,兌領由同一個營業人開出的中獎發票,張數達七張以上的「幸運兒」,均會被國稅局列為調查對象。
大量中獎發票持有人查核成果表
- Sep 30 Tue 2014 10:42
全球貨幣競貶戰開打 港元點火 民幣貶至1個月新低 亞幣全趴
轉載 2014/09/30 【蘋果日報/賴宇萍】
市場擁抱美元,全球貨幣競貶愈演愈烈,6月來持續升值的人民幣也出現重大轉折。上海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昨重貶0.38%,收在1個月新低6.1501。分析師指出,全球貨幣普遍走弱,加上昨港元貶值,帶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匯價快速走貶,成為上海人民幣即期匯價順勢重貶導火線。
受港元貶值帶動,離岸人民幣走貶0.4%至6.1691,創2周來最大貶幅。東方匯理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高德信(Dariusz Kowalczyk)指出,佔中示威衝擊港元走弱,疲弱之勢將蔓延至中國資產價格。
- Sep 29 Mon 2014 09:52
美明年Q2可能升息 台未必落後
轉載 2014/09/28 【中央通訊社/潘智義】
一般預期美國明年第2季升息,台灣可望追隨美國腳步升息,但從央行總裁彭淮南的談話,及國內經濟環境的現況來看,升息的時點不見得落後美國。
雖然日前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維持利率連續13季不變,但央行總裁彭淮南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也指出,今年貨幣政策已較去年略為緊縮,由適度寬鬆轉為中性。彭淮南在理監事會前表示,台灣的金融環境與美國連動,尤其台灣10年期公債殖利率,充分反映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雖然美國可能在明年第2季升息,但台灣是否升息,仍要觀察國內的金融環境。
市場解讀,若台灣追隨美國明年第2季升息腳步,最快也要在明年第3季升息,但不排除在第2季升息,甚至提前以微幅升息的方式,反映國內經濟現況。
- Sep 26 Fri 2014 11:29
銀行不動產授信 增提準備金 銀行:房貸利率勢必調升
轉載 2014/09/26 【工商時報/彭禎伶、魏喬怡】
控管不動產風險,金管會再出招。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5)日表示,目前銀行不動產相關授信餘額高達9.6兆元,對於不動產可能的跌價風險,已三度通知保險公司、銀行等注意,也要求銀行局研議,在10月底前提出新方案,將要求銀行增提不動產授信準備。
國銀增提額上看500億
若以銀行現行平均提存0.5%甚至更低推估,國銀可能增提金額達300~500億元。
金管會初步研議增提1%
銀行局表示,初步研議是整體銀行專門針對房貸、修繕貸款及建築融資,增提1%的備抵呆帳準備,目前已發函各銀行填報先前已提存的部位,銀行局將視各銀行提存比率,決定是否分年實施,還是要拉高整體提存比率。
銀行局統計,8月底國銀房貸加計修繕貸款餘額為6兆605億元,建築融資1兆7,626億元,有些銀行先前在提第一類授信備抵呆帳到1%時,可能就有針對不動產部分提存一些,但有些銀行可能沒有提存;以平均提存0.5%甚至更低來推估,國銀要增提的金額可能達300~500億元。
- Sep 26 Fri 2014 11:21
央行貨幣政策 寬鬆轉中性 升息倒數計時 彭淮南:9月物價應會降
轉載 2014/09/26 【蘋果日報/王立德、陳瑩欣、林潔禎】
升息倒數開始!央行昨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央行總裁彭淮南首度對外正式宣布,貨幣政策由多年來的「適度寬鬆」轉為「中性」,金融圈普遍認為,升息倒數計時已經「Tick-Tock」作響。彭淮南表示,銀行業超額準備今年以來維持在200~300億元適中水準,比去年低,「貨幣政策比去年緊一點」,現場媒體追問是否轉為「中性」,彭回應「要這麼說也可以啦!」。
- Sep 23 Tue 2014 10:20
房市管控 央行:已見效 21特定區貸款成數降至57% 利率突破2%
轉載 2014/09/23 【蘋果日報/林巧雁】
央行總裁彭淮南明天將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據了解,彭淮南在業務報告中指出,控制房市已見成效,豪宅貸款成數下降至5成左右,貸款利率也已提高;而在央行管制的21個特定區域,貸款成數從4年前的6成4降至5成7,而利率也從1.97%提高至2.14%。彭淮南指出,政府推動的房市謹慎性管制措施,已讓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銀行新承做房貸成數也已下降,且利率上升。
- Sep 19 Fri 2014 10:39
房價腰斬 外資:國銀虧大 估將吃掉整體獲利36% 土銀損失最多
轉載 2014/09/19 【蘋果日報/林巧雁】
馬來西亞CIMB(聯昌證券)昨天出版最新金融業評估報告指出,若台灣房價跌3成,銀行可望all pass(全數通過);但若房價崩跌5成,就會吃掉稅前盈餘平均約36%。以國銀去年整體稅前盈餘超過2500億元、今年以獲利3000億元估算,獲利減3成6等於侵蝕超過千億獲利,整體銀行損失估計超過4200億元。
聯昌證券金融分析師侯乃鳳在報告中指出,假設情境為房貸成數6成,15%為投資客,若房價慘跌一半,銀行即使拍賣房子沖回呆帳,也會影響銀行資產約7%,估計整體銀行淨損為4215.49億元。
- Sep 19 Fri 2014 10:31
炒農地開方便門?年交易金額2,000億
轉載 2014/09/18 【聯合晚報/游智文】
房仲業統計實價資料發現,農地交易不用課奢侈稅、獲利不用申報所得稅,甚至有可能連土增稅都不用繳,已成炒房資金新樂園,去年一年交易規模逾2000億,今年前七月成交金額也達500多億元。
房仲業表示,現行法令對農地有不少優惠措施,譬如取得農地農用證明,可申請免課土增稅;農地持有兩年內買賣,不受奢侈稅管制;賣地賺了錢,也不用申報財產交易所得等,上述政策出發點原是希望照顧農民,卻造就房地產市場另一個資金避風港。
- Sep 18 Thu 2014 11:26
炒容積逃漏稅 財部大追查
轉載 2014/09/18 【經濟日報/陳美珍】
財政部、國稅局聯手追查移轉容積權益,鎖定建商、代書、仲介與信託銀行,成功突破漏稅手法,僅單一案件連補帶罰高達5,000餘萬元,財政部決定,成立專案小組,廣查市面容積移轉交易,堵住漏稅管道。
查稅官員說,容積移轉近年成為熱門交易,多次轉手的交易模式,使得容積移轉價格節節上升。依據財政部調查,市場未炒熱容積移轉交易前,移轉價格平均約為土地公告現值的10%,財政部經手調查的案件中卻發現,容積移轉的出售價格,甚至達公告現值的二倍。
- Sep 16 Tue 2014 11:22
房地稅 一屋自住逾5年 可免課 財部方案 累進稅率最高45% 擬後年實施
轉載 2014/09/16 【蘋果日報/林巧雁】
眾所矚目的房地合一課稅方案即將出爐!據財政部規劃,為了讓高所得使用高稅率,將採分級累進稅率,稅率最高可能達四十五趴,但僅有一屋家庭持有五年以上免稅,不過房屋出售總價超過三千萬者仍要課稅。財政部官員透露,房地合一稅新制最快二○一六年實施,二○一七年申報。財政部長張盛和昨說,已和行政院長江宜樺報告過大方向,但細節尚未確定,預計年底前定案,明年提版本至立法院修法。
- Sep 15 Mon 2014 12:10
央行防堵 工業區炒地 管制將祭3箭 廠商取得土地須2年內開工
轉載 2014/09/15 【蘋果日報/王立德】
央行下周將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議,因近年工業區土地炒風盛行,央行有意在會中討論工業區土地貸款管制措施,可能管制方向有3:包括「取得土地廠商必須在2年內開工」、「廠商須備興建企劃書並簽立切結」、「2年內不動工,銀行須調高利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或1碼(0.25個百分點)以上」。日前經濟部大動作邀集金管會、央行,擬3部會聯手杜絕工業區土地炒作,若央行祭出管制新制,等於是展現財經部會橫向聯繫的成效,宣示決心聯手打擊炒房歪風。
- Sep 12 Fri 2014 09:42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 擬配套讓奢侈稅退場
轉載 2014/09/12 【聯合報/沈婉玉】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制預計後年上路,財政部官員表示,房地合一稅制將訂定比奢侈稅更嚴格的自用住宅門檻,名下僅持有一戶者,必須持有五年以上且總價低於三千萬元,出售時才可以免稅,以避免「假自住、真炒作」或豪宅炒房的問題。財政部指出,奢侈稅只對二年內交易的非自住不動產課稅;但在房地合一稅制下,對「一戶免稅」的定義更嚴格,持有未滿五年及總價超過三千萬元都要實價課稅,因此可配套讓奢侈稅退場或降低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