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規劃代辦各項銀行貸款,企業貸款店面營運週轉金、房貸轉貸增貸、信用貸款整合債務降低利息月付金、二胎房貸等。諮詢方式Line I.D搜尋:jerry.chu/0985-666-807/email:jerry.chu@yahoo.com.tw/FB:【Jerry銀行貸款相談室】/朱先生

目前分類:人不理財、財不理人觀念篇 (18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 2020/09/14 【591房屋網編輯部】


雙北買房不容易,且租金也貴,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合聘研究員廖庭輝表示,政府雖積極推動社宅興建,但對住宅市場的改革完全沒進展,如果政府面對居住正義只能採取「撒錢發補貼」,那青年的居住痛苦指數只會持續上升,沒有下降的可能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9/14 【ETtoday新聞雲/圖文來源:鏡週刊】


日前台股重挫,爆出逾3400億元天量,國民ETF鐵三角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及國泰永續高股息,吸引大量散戶蜂擁而至;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ETF成交量爆出12萬張大量,超過其他台股ETF總和,讓人見識到永續投資產品的威力。投資人在挑選相關產品時,可留意二件事。


第一是投資人相當關心、且影響長期投資績效的費用問題。以元大台灣50為例,每年管理費為0.32%,而元大臺灣ESG永續ETF要視規模而定,20億以下為0.45%、20億至50億間收取0.35%,超過50億則為0.3%;目前元大臺灣ESG永續ETF規模約72億,因此管理費比元大台灣50便宜。


費用最優惠的則是富邦公司治理ETF,每年管理費一口價0.15%,比元大臺灣ESG永續ETF便宜一半。至於國泰永續高股息ETF,管理費為0.25%,也較富邦公司治理ETF高一些。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9/09 【ETtoday新聞雲/文:水湄物語】


財富不僅限於「錢」,你的時間、人脈、青春、興趣愛好、學歷、知識等都是財富。在我看來,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的思維可以應用在生活各方面。所以接下來的內容,我會在時間配置、自我增值、開源變現、職業選擇以及財務規畫五個系統,分別介紹超級實用的理財思維和工具,幫助你做出更清晰的判斷和選擇。


讀完你會發現自己不僅熟練掌握了理財投資的方法,還可以將理財思維靈活的應用到生活中,不僅在「錢」的問題上想得明明白白,生活其他方面的難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1. 時間配置

年輕是美好的,又是稍縱即逝的,每個人的青春只有短短幾年,但仔細思考,人生又何嘗不是稀缺的?在你身邊,可能有人忙著升級打怪,有人忙著學習奮鬥,有人忙著升職加薪。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的規畫,會讓自己被外在事務牽著走,陷入一個窮忙的境地。


2. 自我增值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過往看似不相關的專業和學習,反而可以成為你的個人資產,打造你的專屬跨學科思維模式,從而不斷拓寬能力圈,收穫人生的現金流。你會發現,不管是想放飛自我,堅持無用之用;或是想跨學科轉行,實現彎道超車,創造人生的更多可能,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都是可以實現的。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9/07 【ETtoday新聞雲/林妤柔】


不管是中產階級、小資族還是低收入戶者,都一定對錢苦惱過。即使有多餘的錢投資,理財規劃沒做好,也可能對生活產生負擔。對此,財經作家畢德歐夫分享投資「理財5大建議」給讀者,認為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但請一定量力而為」。


1. 如果夫妻或你個人的收入就是整體社會平均值以上很多的人,如果還覺得錢不夠用,那可能是生活的品質拉太高,或者是對小孩的教育費用砸了太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父母肯定有的想法,但如果你沒有量力而為,那當然還是造成重大財務負擔


2. 如果收入在平均值以下或低很多的人,投資股票不是你的首選,花更大的心思去強化本業,或者是找到你的強項,趁早轉職也是一個好方式,當收入不穩定或者儲蓄不多的時候,買賣股票能賺,但很難「持續一直賺」。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9/05 【蘋果日報/林佩萱】


年輕人應存錢買房子,還是「存房子買房子」?最近就有專家說,傳統思維認為年輕人應存錢買房,但是卻忽略薪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此,建議學生時代將零用錢存下來,存到一筆小額自備款先去買間小房子,例如套房,自備款較少,房貸較無壓力,可以先出租,畢業後將套房賣掉,還有增值空間,再將賣掉的錢換一個較大的2房,隨著年紀增長,經濟收入增加,也能以此方法換更好、更大的房子。


不過專家也提醒,在最初購買套房類產品,注意「單價不可追高」與「挑選捷運、學區或成熟精華商圈周遭」等兩大重點,如此才可降低投資買房不如預期的風險。


永慶不動產高屏區經管會會長葉誌螢表示,學生時代一人飽全家飽,也是生活最無壓力的時候,若把零用錢存成一筆自備款,再去買一間小房子,例如80~90萬的套房,建坪大於12坪就可貸款,首購自備款只需2成,買間套房收租,將租金用來繳房貸。等到畢業後上班了更有能力,再將小套房賣掉,加上薪資存款,可以當自備款換一間大一點的2房。


葉誌螢說,上班幾年後,準備結婚,再將2房賣掉,賣掉的錢當頭期款,購買3房,當作結婚後自住的房子。當家庭成員增加,有了小孩需要大一點的房子,再將3房賣掉,可以買4房,換屋過程以此類推,「這是存房買房,而不是存錢買房」。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載 2020/09/03 【ETtoday新聞雲/林妤柔】


根據2017年底1111人力銀行調查6、7、8年級的上班族,發現92%的受訪者不滿意目前薪水,其中40%沒錢存、60%月存6345元。理財Youtuber懶錢包認為,想要錢滾錢,必須先努力工作、存錢。對此,她分享3種專為懶人設計的「購物理財法」,不管是月光族、購物狂都一定要學起來。


3種懶人必學「簡單存錢法」


1. 2倍支出法


雖然購物舒壓又療癒,常常手機滑一下,就下單買新衣服、新口紅,等到帳單來了才發現花太多,對於管不住手的朋友,2倍支出法是能克制慾望的好選擇。如果到百貨專櫃買彩妝花了3000元,就必須再拿3000元存起來,只要不是買生活必需品,就必須這樣逼自己存錢,這能讓購物狂在下手前謹慎想一想,就算血拚也可以多存一筆。


2. 撲滿存錢法


在家中擺一個撲滿,每天回家就把所有零錢投進去,不管多少零錢都存,投滿了就到銀行換鈔,之後全部存進戶頭裡,不斷重複下去。懶錢包認為,這招是輔助功能,建議搭配其他存錢法使用。


3. 6個罐子理財法


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艾克提出認為,一個人怎樣管理金錢,決定他是否能財務成功,6個罐子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理財方式,做法是將領到的薪水按比例放到6個不同的罐子裡,也就是分成六等分。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9/03 【蘋果日報/萬千華】


「千禧世代」有高達75%的人期待在54歲以前財富自由,但是投資方式卻是以活儲與定存占大多數,目標與手段明顯有矛盾。對此,滙豐(台灣)銀行推出「滙豐運籌理財One能戶」服務,利用一站式整合存款、投資、線圖分析與新聞資訊,加上直接下單美股的功能,讓千禧世代能搭上近來的美股熱潮。


根據滙豐(台灣)銀行調查,35%的25到40歲的「千禧世代」認為坐擁高薪財富是成功的表徵,約有75%的千禧世代希望在54歲以前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但是卻也有超過半數(58%)自評理財滿意度並不及格,其中主要原因來自於收入成長有限(41%)以及儲蓄累積太慢(27%)


滙豐(台灣)銀行探究原因發現,只有16%的千禧世代有明確的理財規劃且正在執行中,所呈現的理財地圖多以保守的產品為主。根據調查,他們偏好的前5大投資標的分別是:定期存款(47%)、共同基金(42%)、保險(36%)、股票(33%)以及外幣存款(26%)。



期待能盡早財富自由,投資手段卻如此保守,難怪有過半數(58%)自評理財滿意度並不及格,其中主要原因來自於收入成長有限(41%)以及儲蓄累積太慢(27%)。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9/01 【鉅亨網/陳蕙綾】


「台股高點還可以進場嗎?」是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疑惑,害怕買在高點是人之常情,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如果因此延宕了投資理財規劃,按照目前的通膨速度,一般上班族不僅可能連通膨都對抗不了,更遑論還要積累退休金以因應未來退休所需支出。即便台股處在相對高檔區,但只要掌握「符合趨勢、選對標的、分散風險、定期定額」4 大關鍵,就算是新手也可透過長期投資產生的複利效果,及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9 【ETtoday新聞雲/林妤柔】


許多投資人疑惑,為什麼自己投資多年卻沒成效,或者結果不如預期。對此,財務顧問蕾咪認為,與其學習這麼多方法,不如先調整好自己的觀念,她也分享5種會限制理財計畫的「最糟糕習慣,認為只要改掉NG思維,可能就對理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8 【ETtoday新聞雲/圖文:鏡週刊】


 「我兒子去年畢業到現在,1年下來靠著投資基金,累積了十幾萬元,我問他『身邊有同學跟你一樣嗎?』他說:『沒有』。我算過,以年報酬率10%計算,晚10年投資,短少的金額是近千萬元。這樣年輕人還不加快投資腳步嗎?


說話的是理財教母林奇芬,她曾說,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沒有在20歲開始投資,也因此當兒子去年大學畢業,她讓兒子領到第一份薪水時,就開始定時定額買基金。


林奇芬的兒子不僅聽進了媽媽的話,還確實做到了將每個月收入的一半以上投入基金,從幾千元開始,到現在慢慢加碼到每月扣款1萬8千元、買進6檔基金,包括台股、美股、全球科技股票基金等。


不過,更多的年輕人是沒有任何理財想法。今年畢業的朱同學說:「錢那麼少要怎麼投資,花都不夠了!」;陳同學則說:「投資太難了,以後再說。」歸結新鮮人談到投資就卻步的兩大原因:1.薪水低,沒有多餘的錢投資;2.認為投資困難,打退堂鼓者眾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5 【ETtoday新聞雲/財經中心】


理財規劃是人生必修課題,民眾到了一定年紀,也多少擁有一些儲蓄,但到底要存多少錢?一直是許多年輕人討論的議題。有網友分享,自己年紀已滿38歲,但與先生兩人存款總和未達一桶金,買車、
結婚、蜜月、生小孩,加上房貸,「才發現自己的存款真的好少!」



這名網友在PTT Women Talk版上表示,與先生2人加起來存款並未達一桶金,他們約在5年前買房,包括裝潢、家電就花了300萬元,口袋裡的錢幾乎都掏空了,後來又買車、結婚、蜜月、生小孩加上房貸,存錢的速度相當緩慢,也因為沒存款的關係,並未做任何投資。


原PO說,日子都這樣過,也不覺得怎樣,直到最近因疫情關係,低利率及股市動盪,覺得應該開始投資,作功課看了節目,「才發現自己的存款真的好少,離財富自由還天差地遠。」甚至聽到同事聊天內容後,心情也更加沉重,「38歲夫妻有車有房,存款不到100萬,是不是蠻可悲的?」


文章一出,釣出15年資深股民回應,也許原PO的問題是「30歲以前利用財富的效率太差」吧,但其實一般人的問題都差不多,30歲以前日子過得還可以,有一個還可以的工作,所以對理財這件事情不放在心上,等到真正需要用錢了,30幾歲、快40歲了,摸摸口袋才驚覺怎麼年輕時這麼不會想。



到了這年紀,這時的支出又最大。資深股民舉例,有小孩、房貸、消費,甚至可能還有父母的孝親費與醫藥費,這種年紀的人支出之大導致無法理財,更別說現在利率只有不到1%,不理財絕對被通膨吃光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3 【蘋果新聞網/陳筱惠】


信用卡無息分期的「無痛購物」卻成為購屋負擔


中部就有一位小資女「姿姿」近期購房申貸時,不是被銀行降低成數,就是拒絕借貸,追根究底才發現,她還有許多12期、24期0利率的「未來消費」未出帳,專家認為,銀行借貸會整體評估收入與支出,當申貸人收入無法支付未來消費,以及房貸的金額,銀行當然會選擇放棄借貸,避開風險


姿姿(33歲)是一名接案模特兒,今年4月開始看房,陸陸續續看了幾十間中古屋,終於選到烏日區的一間新成屋小三房,總價算下來約800萬,她手邊加上父母共備有250萬頭期與裝潢費,本想開心成家,豈料卻在貸款這跌了一跤。


她洽詢三間不同的銀行詢價,想要貸款8成、640萬卻接連被拒絕,不是貸款成數降到6~7成就是被拒絕借貸,銀行專員告訴她,因為姿姿職業的關係,收入並非十分穩定,加上信用卡的未出帳負債過多,多少會影響貸款成數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3 【鉅亨網/陳蕙綾】


振興三倍券話題正夯,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表示,買保險也有「投保三備原則」,一般人出社會後都會經歷小資族、三明治族、資產茁壯到屆齡退休階段,儘管各時期面臨的風險不同,但只要秉持「投保三備原則」,可用預算分配的概念做到「無痛提撥」,以「主約」搭配「附約」的方式購買保單,不需要支出大筆金錢,就能為自己及家人增添足夠的醫療保障。


「投保三備原則」,第一備是指剛出社會的小資族,因存款不多,最怕遭逢疾病或意外,故這時期應重保障輕儲蓄;第二備為三明治族群,開始成家立業,也漸漸存一些積蓄,但因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責任,應備好長期照顧與醫療資源,才能避免發生一人倒全家倒的窘境;第三備則是不管是獨身或是兒女成群的銀髮族,可藉醫療險提高醫療和生活品質,並盡早規畫養老金,達到理想的優雅退休及財富傳承。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0 【鉅亨網/郭幸宜】


養孩子是燒錢的事,根據壽險公司調查,台灣有 6 成以上的父母願意供應子女教育經費直到大學畢業,但超過 5 成教育經費準備低於 200 萬元,比起前兩年調查平均準備 300 萬元明顯下滑。


英國保誠人壽連續三年路調查了解民眾準備子女教育金的計劃與考量,根據今年最新調查結果,63.5% 受訪的父母願意支持子女念到大學畢業,另有 26.5% 甚至願意支持子女繼續就讀研究所。


儘管支持子女求學意願高,但對於教育準備金卻有縮水跡象,調查指出,52.6% 受訪者認為每位子女教育準備金不用到 200 萬元就夠了,20% 準備金約落在 200 萬到 300 萬不等,15% 準備金超過 300 萬元,僅 1.5% 會準備 800 萬元以上的教育經費。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21 【ETtoday房產雲/黃可昀】


很多物件細算後房貸和租金差不多,「租不如買」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都卡在「沒有頭期款」這難關。一名女子發問,如果手邊沒有自備款,還有機會買房嗎?過來人回應,通常沒有自備款就不用考慮買房了,但其實並非完全不可能,最少存到房價1成,剩下的頭期款信用貸款來付,不過,此作法風險非常大,最後搞到負債的也大有人在。


原PO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Q你的A)」表示,「請問沒有頭期款的人,都怎麼買房的?」一般人買房大約得存到房價3成當作頭期款,假設要買一間1000萬的房,要保險的方式為準備300萬以上,這還不包括稅金、規費、代書費、家電家具、裝潢等等費用,所以很多人手邊即使有幾百萬也不敢貿然買房,但近年來有部分建商推出「低自備款」買房,即使戶頭不到100萬也有機會買到兩房,事實上,並非表面看起來這麼好康。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18 【ETtoday新聞雲/圖、文:鏡週刊】


給我高息、其餘免談!台灣投資人瘋高息產品,7月20日掛牌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因季季配息、入手價親民,因此被投資人搶翻。而目前在台灣掛牌的高息ETF共有6檔,所追蹤的指數、配息狀況、交易成本各異,該如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本刊特地彙整6檔產品的關鍵指標,進行大比拚。


7月20日,國泰永續高股息ETF掛牌首日即引發搶購,開盤5分鐘爆出萬張巨量,當日交易量衝上8.5萬張,創下歷年台股ETF商品掛牌首日最高量能紀錄,隔天狂潮更盛,成交量續創新高、破10萬張,由於搶購太瘋狂,一度造成溢價3至5%(即投資人購買的價格超出標的帳面價值),上市一週總計吸金逾百億元。


對此,投信高層透露:「現在只要產品掛上高配息、高股息等字樣,申購量就能增加好幾十億元。」


無法填息 一切空談


事實上,高息ETF不是平白無故受追捧。理財教母林奇芬表示,投資高息ETF有三大好處:一、能分散持有多檔股票,因每檔ETF平均配置30至50檔股票。二、投資金額小且門檻低,一張平均2萬元至5萬元,而近期發行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掛牌價更僅15元。三、殖利率高,平均有4%以上


不過,國泰投信ETF團隊經理人游日傑提醒,高息ETF屬策略型產品,是設計給重視配息、追求長期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並非供追求賺價差之用,「想追逐資本利得(價差),不妨考慮元大台灣50這類ETF,而這2類產品並不互斥,可同時配置。


攤開台灣掛牌的ETF,以高息為主訴求的產品共6檔,如何挑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游日傑建議掌握以下三原則:一、過去的平均殖利率要高,建議不要低於4%;二、配息穩定度要夠,最好能年年配息,且每年配息率不能差異太大,例如第一年配9%、隔年只配1%就不好;三、配完息要能填息,在股票市場買賣的ETF跟股票一樣,股價會在配息後等值下跌,若無法漲回下跌缺口,便是賺了股息、賠了價差,失去投資意義


知名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強調,挑高息ETF他最注重2個條件:整體報酬率(配息加資本利得的總報酬)和波動度(即報酬率的穩定程度)。本刊按照專家及達人的建議,將6檔掛牌的高息ETF攤開來比一比。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18 【經濟日報/仝澤蓉】


退休後每個月想要有4萬元收入來源,支應生活開銷,光靠勞保退休給付辦不到,但如果有間價值1,800萬元的房子,透過「勞保月領金」搭配「以房養老」的方式規劃退休生活,若以年資30年,平均投保薪資4.2萬元的勞工,再加上以市價1,800萬元的房子申辦以房養老,估算每月可以領超過4萬元的退休金,輕鬆維持一定水準的退休生活品質。


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目前台北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及非消費支出總額已達3萬5,000元,退休勞工如果單靠勞保月領退休金,恐無法支應退休生活的基本開銷。以現有勞保制度計算,假設投保勞保年資共30年,平均月投保薪資4萬2,000元的勞工,選擇一次全部領回,只會有189萬元,如採取月領年金的方式,每月可領金額為1萬9530元。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16 【ETtoday新聞雲/紀佳妘】


台灣步入超高齡化社會,退休理財成為近年的顯學,台新銀行表示,退休金至少要準備900萬元,建議民眾可善用固定收益商品、保險,建構退休後穩定被動收入來源;北富銀則認為,掌握「及早開始、嚴守紀律、專款專用」3要訣,投入退休準備時間越長,複利效果越顯著。


根據北富銀今年上半年調查,多數客戶已開始準備退休金,尤以收益穩定的儲蓄型保單台幣定存最受歡迎,第三至五名為股票、基金、外幣定存;然而超過5成客戶對於現行的退休金準備規劃尚未達到滿意,希望有專業人士持續為退休資產把關。


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副總經理盛季瑩也提及,根據該行理財規劃專家團隊分析指出,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國人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2萬2,168元,假設退休後平均餘命為15年,以夫妻兩人每年生活費約60萬元試算,相當於要準備900萬元的退休金。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15 【ETtoday新聞雲/文:鏡週刊】


「台灣職業婦女有84%有投資行為,遙遙領先日本23.5%,及澳洲48%。」日前,富達國際針對台灣女性進行投資行為調查,發現台灣有接近一半的女性,將退休儲蓄訂為首要財務目標,且理想退休金目標為1,810萬元,退休後每月需求為4萬8,000元


富達國際調查發現,儘管台灣女性非常重視退休準備,但只有15%認為,自己訂出的財務計畫能在退休後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特別是,35至49歲、已有經濟基礎的中年女性,在退休規劃方面,不見得比25至34歲年輕女性來得更積極、活躍;且主要理財工具,多集中在儲蓄產品(儲蓄險、現金帳戶)。


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指出,台灣女性預期每月需4萬8,000元才能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且理想退休金額為1,810萬元。要達到這個目標第一步,就是盡早制定計劃;「假設把退休儲蓄存放在2%利率的投資組合,大約需要花64年才能實現退休目標」女性需了解盡早開始投資的重要,但若投資無法穩健增長,理想退休金額仍舊無法達陣。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20/08/13 【鉅亨網林奇芬】


今年上半年歷經股災,正是考驗投資人行為的時刻。有經驗的投資者,會在市場重挫時進場加碼,害怕風險的投資人,會在市場重挫時倉皇出場。關鍵時刻的行動,影響投資人最終報酬率。究竟哪一種投資人獲利比較高呢?


大跌時,你會進場加碼嗎?


基金平台基富通證券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在7月底針對今年上半年投資人行為進行一場調查,總調查人數高達一萬人,可說是有效樣本極高的一份調查。


從調查中發現,一般投資人面對市場重挫時,僅有29%會加碼買進,有10%的人減碼出場。但是利用網路買基金的基富通客戶,進場加碼的投資人高達51.8%,減碼的僅8.8%。另外,參加好享退專案(去年推出的退休理財方案)的投資人,有43.4%加碼,減碼的僅8.2%


整體來說,透過基金平台的投資人,沒有理專服務,一切投資決策由自己獨立判斷,而這群人反而是最冷靜的投資人,勇於在市場重挫時進場加碼。


市場大跌時,你有進場加碼投資嗎?

在3月市場大跌時,請問您是否針對整體基金部位採取行動 全體國人 基富通客戶
(無參加好享退)
好享退參與者 私校退撫基金參與者
加碼 29.3% 51.8% 43.4% 26.0%
減碼 10.3% 8.8% 8.2% 7.9%
沒任何動作 60.3% 39.3% 48.5% 66.1%

資料來源: 集保結算所;資料日期:2020/7/31

 

文章標籤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