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4/02/27 【經濟日報/陳美君】
國內開辦人民幣業務屆滿一年,民眾理財習慣出現顯著變化。中央銀行資料顯示,人民幣高利吸金,使民眾減碼海外基金、轉投人民幣懷抱,外匯投資也從過去的美元、澳幣等轉成人民幣,使人民幣占外匯存款的比重超過二成水準。
從去年2月至今年1月底期間,國內已累積人民幣1,658億元的存款,占外匯存款比重,也從初期的個位數,攀升至目前的超過二成。
央行資料顯示,去年2~8月,人民幣占外匯存款比重只有個位數;去年9月正式突破一成,到今年1月,人民幣占外匯存款比重已經超過24.06%。銀行主管說,這顯示民眾積極投入人民幣存款,有些資金是自美元、澳幣等其他外幣存款中轉換而來。
近年來國人熱中海外投資,每年出走規模相當驚人,每月動輒就是數百億元,這也成為台灣金融帳長期淨流出的主因之一。但近幾個月以來,國人加碼海外基金的金額明顯減少,央行官員表示,估計有部分資金轉入利率逾3%的人民幣定存,「出現資金替代效果」。
國人透過銀行購買海外基金,風氣有多盛?根據央行統計,去年上半年,幾乎每月都突破百億元,去年3月和5月甚至還超過200億元。到了今年1月,國人透過銀行購買海外基金,金額只剩6億元,央行官員說,可能與民眾轉入人民幣存款有關。
但去年5月下旬,美國聯準會首度釋出量化寬鬆退場訊息,全球股市重挫,嚇得一票投資人連忙贖回海外基金,去年6月海外基金贖回金額高達942億元。
央行資料顯示,美國量化寬鬆退場效應,使得去年8、9、10、12月,海外基金贖回的比加碼的多,主要是憂心美國退場,可能衝擊股市行情,進而影響投資收益,許多投資人趕緊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