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5/09/11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今周刊,文/林心怡】


即使退休年金給付被大砍,但德國人仍然對退休生活保持樂觀想像;反觀台灣,據《今周刊》世新大學合作的「國人退休理財規畫大調查」結果,由於對退休生活的期待消極,也讓理財行為出現了致命的「保守病」


依照德國在臺協會處長歐博哲的說法,高齡化問題正在改變德國人的理財習慣,這個過去以來極度保守謹慎的民族,正在為了提高報酬率而多承擔一些投資風險;那麼,處在全世界高齡化速度最快的環境裡,台灣的理財族也有相應的準備嗎?


《今周刊》世新大學於今年六月合作的「國人退休理財規畫大調查」中,我們發現,保守,仍然是國人在退休金規畫上的理財主旋律。「你預估退休後每月需要花費多少錢?」面對這樣的問題,高達六六.八%的受訪者認為「不到三萬元」,其中,甚至有三七.四%認為,退休後每月花費將「不到二萬元」



忽略通膨率,只求小確幸


「恐怕不太夠吧!」針對調查結果,專精企管精算師葉崇琦解讀,國內多數民眾的退休規畫概念「有待加強」。「若把通膨率算進去的話,其實大家都低估了退休金的數字。很明顯的,很多人都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葉崇琦分析,若單純從六十五歲退休後活二十年,每月用二萬元,看似僅需存四八○萬元退休金;但若加計通膨率,假設一個今年三十歲年輕人,想在六十五歲退休月花二萬元,以通貨膨脹率二%計算,「現在的二萬元」在三十五年後的實際購買力約等於「現在的一萬元」,其中還不包括醫療費用


事實上,本次調查中也發現,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對未來退休生活「缺乏美好想像」,在被問及「此時此刻你對退休生活的想像為何」時,有接近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只求衣食無虞」,覺得「生活水準會降低」者也有二一.二%,僅有三成二的人表示退休後可以「有錢有閒,生活精采」


台灣與德國理財策略的差異,就從這裡開始。」負責這次調查執行的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解釋,德國的政府退休年金雖被大砍,但據調查,多數國民對退休生活的想像仍是「優閒安逸」,偏向正面,這使得他們自我調整,改用較為積極的理財策略去填補政府退休金的不足;但台灣人從「想像」層面就缺乏信心,影響所及,是理財動作也只能偏向「小確幸」,保守得不切實際。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