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5/06/07 【聯合報/周小仙】


國人退休理財起步時間稍嫌晚,根據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調查發現,高達四分之一的台灣人等到50歲之後,才開始著手規畫退休理財,整體來看,超過半數台灣人至40歲之後,才漸漸意識到退休理財的重要





值得欣慰的是,仍有25%投資人在30至40歲這個階段,就開始做退休理財,還有一成「未雨綢繆」的投資人,搶在30歲之前提前進行



由於退休理財是靠時間來累積財富,越早開始進行,能「滾」出的財富越大。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以30歲開始定期定額為例,假設每月投資一萬元於年報酬率7%的標的,到了60歲退休時,可累積1千2百萬投資成果;若拖到50歲開始定期定額,到退休年齡時僅可拿回約173萬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人的退休理財方式仍偏保守,調查發現,在可複選的情況下,高達74%的受訪者將「存款」視為未來退休生活的主要資金來源其次才是勞退或國民年金,或其他保險收入或企業發放的退休金


此調查與主計處預估,今年國內超額儲蓄率可能高達15.52%,為28年來新高的結果不謀而合,顯見民眾保守的理財心態。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目前的低利環境,存款利率趕不上大環境通膨率,若國人習慣以儲蓄作為退休理財管道,恐怕會影響退休生活的期望品質,建議應提撥部分資金投資於債券型基金,雖然投資期間可能會出現淨值波動風險,但相對地,投資人有機會創造資產增值機會與債息收益的空間。


由於退休金能承受的波動相對較小,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挑選基金時不妨參考基金過去的波動風險、績效穩定性、獲獎紀錄,並挑選標的涵蓋全球的
全球債券型基金為主。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