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9/05/28 【好房網News/Dolin66】


近來網路上一則新聞,一對月收入六萬的新婚夫妻,因為身邊的人認為結婚後沒買房,就代表不夠認真生活,於是買了一間20、30年的老公寓,卻因此每月必須負擔五萬元的房貸,對此網路出現兩極化的評價,認同購屋決策的留言,不外乎「年輕不買房,老的時候根本租不到房」,以及「等到房地產價格未來持續上揚,就知道沒買房虧很大」兩種看法。


年紀越大越不好租房子,這句話本身沒問題,因為房東會擔心年紀大的人,經濟上有沒有辦法負擔房屋租金,更會擔心老年房客的健康狀況,畢竟台灣社會對於凶宅的看法依舊負面,但年紀大要遇到的問題,就只有居住嗎?在年輕時買的房子,真的會符合年老時的居住需求嗎?如果必須將年輕時收入的5/6,拿來繳房屋的貸款,這樣的經濟結構,存的到養老金嗎




其實上述的問題,如果是發生在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揚的環境中,那一點都不是問題,因為只要房子不要出現大漏水及結構上的問題,房屋擁有者大可以在房子不符居住需求時,把舊有房子賣掉後,再重新購買符合老年生活需求的房子,而這也是4、5年級生多數體會的買屋過程,因此這些長輩會對年輕時不買房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但這些長輩忽略了兩個昨是今非的重點,第一個是民國60到80年代,儘管台灣房地產持續上揚,但價格漲幅遠遠低於中產階級薪資上漲的幅度,換句話說,只要買房子的第一年付得起貸款,隨著家庭收入的持續穩定成長,房貸的壓力就會逐年減輕,然而民國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面對的則是房價翻倍漲,但薪資原地踏步的情形如果在這樣的收入條件下,咬牙買房可能一咬就要20甚至30年,在還看不到未來薪資可以有穩定成長的趨勢前,這樣的購屋行為在理財上非常危險


第二個則是台灣的人口數量,民國60到80年代,出生率遠高於死亡率,再加上非常良好的人口結構,替台灣帶來非常大的人口紅利,這也是造就台灣經濟奇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隨著房屋等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台灣人結婚、乃至於生小孩的意願,台灣的出生率節節下降,可能在最近的3-5年,就會發生總人口負成長的情形,再加上2017年低用電量空屋率高達10%等狀況,如果現在的房屋對比人口都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況,等到未來人口逐漸減少之時,更多的空屋要賣給誰如果未來對於房屋的需求真的越來越低,那誰還會想要去接手現在已經屋齡30年,未來屋齡高達50年以上的老房子?因為屆時很可能除了都會區精華地段,其他地區的都市更新,可能都會因為人口大幅減少及老化所造成的需求縮減,失去了商業上的誘因。


最後,一個家庭一個月只剩1萬元的可支配所得,三餐跟上班通勤可能又吃掉一半,這樣的生活品質會好嗎?還能有餘力投資自己在工作或者斜槓的專業能力嗎?如果沒辦法儘快找到增加收入的方法,我很懷疑可以有人用這樣的經濟狀況,刻苦耐勞個2、30年,這絕對不是美德,反而是消耗自己人生的毒藥!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