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7/04/25 【鉅亨網新聞中心】
《EconomicTimes》報導,渣打銀行 (Standard Chartered) 週一 (24 日) 公布一份調查顯示,亞洲的新富族群之中,有高達 43% 的受訪者習慣利用儲蓄,作為其金融理財之方式,僅有 18% 有投資股票之習慣。在渣打銀行此份調查中,又以肯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受訪者的儲蓄率最高,分別高達 74%、53%、47%,而印度 42% 之儲蓄率,是該份調查中的中位數。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不理財、財不理人觀念篇 (1850)
- Apr 28 Fri 2017 10:03
亞洲「新富人」愛儲蓄!渣打:小心財富機會從你身邊溜走
- Apr 26 Wed 2017 10:16
軌道經濟,能讓台灣再次偉大嗎?
轉載 2017/04/25 【好房網News/林奇芬】
行政院推出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4200億元預算放在軌道建設,成為這次的施政焦點。在這個計畫下,誰是最大受益者?台灣整體經濟能因此帶動,邁向下一波成長嗎?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前大喊,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的政策包括增加國內建設、製造業回美國、企業減稅、課邊境稅…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項政策落實。台灣行政院也在3月提出「前瞻基礎建設特別計畫草案」,編列8800億元特別預算,這個計畫能「讓台灣再次偉大」嗎?大家也引頸期待。
在這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軌道建設預算高達4241億元,幾乎佔了一半預算,成為政策焦點。軌道建設共計38項計畫,包括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高雄捷運岡山路竹段延伸、桃園捷運綠線延伸至中壢、新竹環線輕軌、台中捷運藍線、基隆輕軌、恆春觀光鐵道計畫等。
這個計畫雖然對於國內建設很有帶動效果,但是對於台灣目前急需的經濟轉型,或強化競爭力,好像沒有太大作用。五個觀察如下:
- Apr 26 Wed 2017 10:06
迷幻樣品屋 3大陷阱「看了也看不到」
轉載 2017/04/25 【好房News編輯中心整理】
魔鬼藏在細節裡,預售屋契約中那些暗藏的細節最容易讓消費者吃虧?桃園日前公布預售屋抽查結果,接受抽查的16家預售屋「100%不合格」,預售屋的契約、樣品屋、廣告藏有哪些陷阱,專家一一破解。
第1個陷阱就是「個別磋商條款」。曾有淡水「宏盛新世界」建商在交屋時要求買方負擔土增稅,而這個不合理的轉嫁就是附加在正式合約之外的「個別磋商條款」,買方憤而聯合提告。財經專家徐嶔煌在國民大會節目中分析,以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第22點規定,土增稅應由賣方(建商)負擔,因此,新北市對上述建商開罰10萬元。
- Apr 25 Tue 2017 11:39
【林奇芬專欄】新興債跑贏成熟債
轉載 2017/04/21 【鉅亨網/林奇芬】
市場震盪讓債券基金表現優於預期,其中,新興債受惠於降息利多,報酬優於成熟債。第一季新台幣升值,讓債券基金承受匯損壓力,下半年若美元走強,美元計價新興債仍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第二季以來投資市場上下震盪,大家都暈船了。川普、金正恩、再加上梅伊分別出招,可真是高潮迭起,真實世界比八點檔連續劇還詭譎多變。先前多次提過,做好資產配置是應對市場波動最好策略,股債皆有才能因應這個一夕數變的金融市場。
- Apr 21 Fri 2017 10:03
市場震盪下,那些工具可幫你避險?
轉載 2017/04/19 【鉅亨網/林奇芬】
飛彈、核武、選舉,干擾著金融市場,讓長線投資人不平靜。認識一些簡單的避險工具,可以在突發事件時,做為降低損失的好方法。以下三個工具你可以靈活運用。
進入第二季,真是多事之秋。從美國突然對敘利亞、ISIS發射飛彈,到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升溫,甚至英國意外宣布國會改選….,諸多讓人措手不及的政治風險事件,讓金融市場隨之震盪。究竟這些事件是短期風險,還是會轉變成長期危機?目前尚未可知。但若以短期風險視之,可先不調整手上資產,但可進行短期避險操作。若是長期風險,則投資組合需要大幅調整,轉換為更保守的策略。
現階段,若先以短期風險視之,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來做避險,待風險降低後,可先行出場。
- Apr 20 Thu 2017 11:00
月薪3萬元理財分水嶺 7成上班族有儲蓄習慣 僅知ATM跨行免手續費 美債市場資金避風港
轉載 2017/04/19 【卡優新聞網/張家嘯】
上班族面臨低薪窘境,多數人仍設法儲蓄。根據中國信託調查發現,無論薪水高低,超過70%的上班族皆有儲蓄習慣,而且在投資、貸款等行為上,發現與薪水高低成正比,當薪水越高,上班族參與投資或使用貸款比例也越高。
中國信託今(19)天發表「上班族理財大調查」結果,若以薪水以3萬元為分水嶺,3萬元以內的上班族,投資比例僅有35%,但當薪水達超過3萬元時,比例就能拉高至50%,尤其當薪水達15萬元以上,參與投資比例更有70%之高。
- Apr 20 Thu 2017 10:52
定期定額買基金最愛這三種 大數據分析告訴你...
轉載 2017/04/19 【鉅亨網/陳慧菱】
定期定額一直是國內投資人奉行的投資準則,觀察今年第 1 季,鉅亨網投顧的投資人中,依照交易筆數來看,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人比重為 9:1。以投資金額來看,定期定額投資人最愛的基金前三大清一色為股票基金,依序為大中華、印度及健康護理,除了投資比重略有變化外,前三強與去年完全相同;至於債券型基金仍最愛高收益債,以第四名緊追在後。
- Apr 19 Wed 2017 09:20
〈基金投資人大揭密〉九成投資人偏愛定期定額 建議搭美元強勢順風車
轉載 2017/04/18 【鉅亨網新聞中心】
投資人對經濟看法同時也反應在對自身投資交易模式及基金類型,究竟投資人如何看待 2017 年的全球景氣和報酬率呢?根據鉅亨基金交易平台交易資料顯示,國內不少基金投資人都是採定期定額方式,小額累積自己的財富,從統計數據顯示,定期定額股票型基金已成為新趨勢。
高達九成以上投資人偏愛定期定額
去年全球經濟仍處於疲軟調整階段,加上全球市場黑天鵝事件不斷,讓投資人度過茫然不安的一年,交易模式相對採取保守,根據鉅亨基金交易平台交易資料顯示,2017 年第一季,高達 91% 投資人透過定期定額方式來進行投資,主要因一般大眾難以精確掌握買賣時點,若採取定期定額投資,可不必考慮進場時點,節省花費在投資判斷的心力上。
資料來源:鉅亨網投顧
- Apr 19 Wed 2017 09:12
泛新鮮人不甘於低薪 創業當頭家資本77萬 經營技能勝於資金協助 333法則以降低風險
轉載 2017/03/13 【卡優新聞網/溫子豪】
薪資跟不上物價飛漲,加上工時冗長,讓年輕人興起創業念頭。根據人力銀行業者調查,有意創業者中,有3成3是21~30歲的泛新鮮人,創業類型以連鎖美食為主,平均資本額約77萬元,對於創業資訊、經營管理課程的需求,更勝於貸款協助。
不甘願受低薪所困,不如自己當「頭家」。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在有意創業的會員中,33.1%是年紀位於21~30歲的「泛新鮮人」,學歷分布以大專院校畢業為最多,達到67.0%,遠高於「高中職」的24.8%與「研究所以上」的6.6%。屬意的創業類型為「美食小吃」與「咖啡飲品」,加總比例超過半數,其次為「商品銷售」與「經銷代理」。
- Apr 14 Fri 2017 11:01
3年存100萬 3帖藥方破買房魔咒
轉載 2017/04/14 【好房網News/林奇芬】
根據人力公司調查,台灣有95%青年不滿意職場生態,苦悶指數居高不下,其中,青年覺得生活中「最悶」的事,排名第一(占比78.7%)的是,「存不了錢、買不了房」。
近期正好有好幾場校園講座,我不斷的跟年輕人說,「現在就是理財黃金期」,但許多人低著頭滑手機,對自己的財富毫不在意。究竟年輕人如何打破低薪、無屋魔咒,真是令人焦急。我想給年輕人三個藥方,讓你有機會脫離苦悶族,買屋、存錢都不是夢。方法如下:
- Apr 14 Fri 2017 10:54
打破買不起的迷思 小資族分期繳也能負擔美元保單
轉載 2017/04/13 【鉅亨網/陳慧菱】
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升不停,不少民眾想把握機會,將美元納入資產配置的一環,中國人壽副總經理蘇錦隆表示,過往小資族對美元保單常有幾個迷思:保費很高買不起,就算買得起保障恐怕也不足,此外也擔心匯率波動造成損失。
小資族若想投保美元保單,蘇錦隆建議,可以選擇投保門檻低且具有「增加保險金額選擇權」設計的商品,讓保費能夠輕鬆負擔,保障又能隨人生階段需求調整,分期繳可分散匯率風險及繳費壓力,讓小資族打破迷思,美元保單不但買得起且保障足。
舉例來說,「中國人壽美利發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以美元計價,最低投保金額 3000 美元,具有「增加保險金額選擇權」的設計,可依保單條款之約定,在不同階段增加基本保險金額,並提供二至六級殘廢豁免保險費。且有 6 年期及 10 年期二種繳費年期,以及多種費率折減模式,合併最高可達 2%,減輕繳費壓力並分散匯率風險。
- Apr 12 Wed 2017 16:31
現在應該買黃金嗎?
轉載 2017/04/12 【鉅亨網/林奇芬】
川普下令美軍轟炸敘利亞,引起國際政治緊張氣氛,讓金價一飛衝天。這幾天在北韓危機升高下,金價又再次上揚,一度接近1280美元,來到近5個月新高。短線市場不安升高,讓金價有撐,但中期趨勢則不利金價,預估金價僅在區間波動。從資金配置來看,黃金投資比重不宜過高。今年以來對黃金看法多空分歧,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整理以下多空資訊,提供大家參考。
- Apr 12 Wed 2017 16:24
國人薪資倒退嚕16年 青年兼差賺錢好苦悶
轉載 2017/04/10 【卡優新聞網/溫子豪】
工作苦,青年就業更苦!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高達9成5的青年不滿職場生態,平均月薪不滿27K,3成被迫必須在正職工作之外兼差,讓台灣年輕人「好苦」;yes123也發現,8成上班族認為生活開銷與去(105)年相比,每月明顯增加約4千元,8成6的人展開省錢計畫,但無法兼顧生活品質。
1111人力銀行針對21~30歲的職場青年進行調查,9成5的受訪青年不滿意職場現況,原因在於「薪資太低」(77.3%)、「工時太長」(33.3%)及「給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太少」(29.2%)。雖然主計處統計,去年每人每月總薪資為48,790元,但扣除物價指數後平均僅46,422元,比民國99年的46,605元還低,顯見國人薪資16年來「完全沒成長」。
- Apr 10 Mon 2017 11:16
低利環境掰、升息初升段 投資人必須知道的5大收益新知識
轉載 2017/04/07 【鉅亨網/宋宜芳】
全球景氣明顯回暖,通膨朝各國央行目標邁進,美國於 3 月宣布再啟升息,市場預期年底前聯準會將再升息兩次,顯示出全球已走出超低利環境,進入升息初階段,摩根投信指出,面對新的升息環境,找收益要另覓良方,投資人必需建立 5 大「收益新知識」,才能掌握正確的市場脈動。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林雅慧表示,現在的投資環境已與過往大不相同,主要國家開始迎接通膨上升,全球經濟也持續好轉,反應在投資面上,近一至二年全球股市表現明顯超越債市,若只持有債券資產恐怕不足因應。另外,國際資金布局開始出現逐漸進入股票市場,投資人也應該跟上新一波投資趨勢。因此,面對升息環境,第一個收益新知識就是「由債轉股」。
林雅慧分析,根據歷史統計,在升息初期伴隨景氣及企業獲利成長,在此期間風險性資產表現較佳,股票漲勢更明顯優於債券,但對投資人而言,要立即從波動低、表現較穩健的債券往股票移動,並承受較高波動度,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此時透過股、債兼具的多重資產策略參與全球收益與成長,不啻為投資良方,且多重資產策略能隨市場脈動做調整,是因應升息的不錯投資工具。這也就是第 2 個收益新知識「採取多重資產策略」。
林雅慧說明,過去國人偏好債券資產,是由於金融海嘯後全球陷入經濟衰退,各國央行大舉降息來挽救經濟,低利環境下,創造了長達近 9 年的債市多頭,國人資金更是大幅湧入高收益債市,賺取債息,對股市投資興趣低落。
然而,進入升息環境,不論從股市表現或資金面來看,都會出現股優於債的情況,投資理應順勢操作。
- Apr 07 Fri 2017 11:37
你該買哪種基金?經理人、機器人大PK
轉載 2017/04/05 【鉅亨網/林奇芬】
人腦與電腦大戰已經開打。最近看到新聞報導,某國際知名基金公司要大砍人力,主要是縮減主動基金部門人力,過去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可能會失業,但另一方面卻又增加了不少擅長計量、人工智慧的工程師,未來要強化指數基金功能,走向機器人理財。
究竟投資人該選主動投資的經理人,還是被動投資的機器人(ETF)呢?這個殘酷的對決,已經在基金市場上點燃戰火。隨著全球ETF發行量越來越大,主動基金規模縮水,似乎大家更想要擁抱機器人。
以台股為例,2015年底在台掛牌的ETF僅36檔,基金規模2000億元,但至今年3月底ETF掛牌數量已達76檔,基金規模近3000億元。數量多了一倍,金額成長50%,顯見被動基金成長快速。不過,目前在台銷售的海內外主動基金數量已超過1400檔,金額超過5兆元,相較之下,主動基金的檔數與規模,還是要大上許多。
但投資人更關心,究竟該選哪一種基金才好,以下幾個重點幫你做評估。
- Apr 07 Fri 2017 11:30
有錢人為何更有錢?張凌雲:他們不貪 謹慎、避免犯錯
轉載 2017/03/31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大家都想成為有錢人,但為什麼有錢人就更有錢?瑞士銀行台北分行董事總經理張凌雲今日表示,全球認定的有錢人指的是 10 億美元資產以上的富翁。他們有些是白手起家,有些繼承家產,但不論何方式累積財富,在財富管理的執行上,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謹慎小心、避免犯錯」。
- Apr 06 Thu 2017 09:35
買海外基金,如何不被匯損吃掉獲利?
轉載 2017/03/29 【鉅亨網/林奇芬】
今年外匯市場可說是跌破所有人眼鏡。原先預估美元在升息趨勢下,將是今年最強勢貨幣,沒想到美元竟然越走越低,反而非美元貨幣強勢升值。新台幣更出乎意料,從年初兌美元32.25,在短短三個月內急升至30.16(至3/28),漲幅高達6.9%。是除了韓圜之外,亞洲漲幅最大貨幣。當我們投資海外基金時,往往不只受市場波動影響,更受到匯率變動影響。有時候匯率變化讓獲利更高,有時卻反而帶來損傷。
- Mar 31 Fri 2017 10:05
〈第二季投資季報〉林奇芬:新興市場輪漲 看好印度中國
轉載 2017/03/31 【鉅亨網/林奇芬】
油價下跌、美國升息,都澆不熄新興市場上漲動能,走過悲情的五年,新興市場緩步朝成長方向邁進。第二季仍持續看好印度改革題材,與中國落後補漲行情,而巴西、俄羅斯回檔後,也是佈局好時點。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在 2016 年 1 月落底,至今年 2 月底漲幅已經高達 3 成以上,而今年 3 月仍無畏美元升息挑戰,呈現持續上漲多頭格局。去年股市以巴西、俄羅斯等原物料國家漲幅最凌厲,今年以來香港、東協、印度表現也不遑多讓,新興市場呈現輪動上漲,是今年不可錯過的標的。為何新興市場漲聲響起,有三大利多支撐:
- Mar 31 Fri 2017 09:49
【蕭碧燕專欄】展望第二季 股市居高要思危 記得審視停利點!
轉載 2017/03/31 【鉅亨網/陳怡婷】
時序來到 2017 第二季,投資人一定想知道第二季的投資展望,從全球市場來看,資產應如何調整配置?蕭碧燕老師指出,目前全球股市皆處於相對高檔的位置,若是說有相對低檔的股市,大概就只有兩個市場漲幅還沒有太高,分別是港股和陸股的 A 股。
自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全球投資人都在引頸期盼川普將推行什麼有利經濟復甦的政策,因此道瓊指數繼續上揚,並突破 20000 點大關,帶動環球投資氣氛好轉,資金亦持續流入港股,加上近月強勢板塊如商品、金融、科技等均顯著上升,帶動港股從去年 12 月的低位反彈,H 股這段時間漲了不少。
還有就是 A 股,迥異於去年一開盤便連續下挫,上證綜合指數今年開盤以來持續穩步向上,雖然整體來說 2017 年 A 股整體可能較為波動,但與 A 股相關的個股都是相對低點。
其他股市都處於高檔,高點漲幅有限,又有逢高回檔的風險。不過,蕭碧燕老師指出,最大的風險其實在於「通膨」。
- Mar 28 Tue 2017 11:16
以房養老 該如何精打細算?
轉載 2017/03/23 【好房網News/林奇芬】
台灣已經步入高齡社會,退休後的生活安排,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話題。以台灣房屋自有率高達8成的環境下,「以房養老」也成為一個日漸受到矚目的選項。
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以房養老的業務自2015年11月底開辦,至2017年2月底,共有8家銀行開辦,申辦件數1336件,核貸金額達到70.41億元。金額雖然不大,但跟前一年不到40億元相比,幾乎是7成以上高成長,顯示台灣民眾也開始接受這樣的新理財策略。
所謂「以房養老」,就是有屋族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由銀行分30年期,每月提供生活費。房子雖然抵押給銀行,但還可以繼續居住,直到未來身故時,銀行可將房子拍賣,銷售金額扣除先前銀行支付成本後,剩下的還可分配給家屬。
究竟,退休族該不該採用以房養老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向考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