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7/03/27 【中國時報/蔡惠芳】
位於景美的「華固新天地」即將完工交屋,已購戶組成自救會公開陳情,日後每年地租恐將從6萬多、暴漲到10萬元;至於「台北花園」地租,去年起也大噴出,1個月就要繳掉10萬元地租。根據調查,至少有9成地上權新完工住宅面臨賣不掉的窘境,地上權土地正陷入高地租、高折舊、高房貸利率、低房貸成數「三高一低」的困境,政府、地上權人、住戶陷入「三輸」。
建商大苦主想斷尾求生,卻卡在門縫進退兩難。創意家行銷團隊副總經理柯仲武說,尤其持有成本太高,使得已蓋好1至3年的幾棟地上權宅,苦思解套之道。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不理財、財不理人觀念篇 (1850)
- Mar 27 Mon 2017 11:00
三高一低衝擊 地上權宅慘套牢
- Mar 27 Mon 2017 10:34
買屋反悔 新成屋訂金須全沒收
轉載 2017/03/25 【蘋果日報/陳建宇】
買東西要考慮再三很正常,買賣房子更是如此,但是假如已經簽了約,想要反悔不買不賣,可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地產專家表示,不論新成屋或中古屋,如果買賣已經進行到中後段,想反悔不買不賣,勢必要付出相當的違約金。
房屋交易常見反悔不買不賣的原因,多數是卡在價格問題,鴻毅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謝志明表示,買方反悔不買的理由,最常見的就是覺得買貴了,民眾簽約後從其他管道得知有更低的價格,便想藉此向建商或屋主議價。此外,家人不喜歡、或是沒辦法貸到理想的房貸金額,都是買屋者會反悔不買房的原因。
而賣方為何反悔不賣?這點在新成屋較少見,林月蓮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月蓮表示,賣方會反悔多是中古屋的屋主,原因不外乎是有其他買方出了更高價,或者是賣方有債務問題,即便賣了房子也無法解決。
那麼已經簽約但房子反悔不買或不賣,要賠償多少違約金才合理?謝志明指出,若是新成屋買賣,民眾簽約後反悔不買,根據《民法》249條規定,已付的訂金將由建商沒收,民眾不得要求返還。但有業者指出,建商的目的是賣房子,只要不是到了要後期完稅、交屋的階段,基本上建商都會無償返還訂金,繼續找下個買家,若和消費者「勾勾纏」、甚至對簿公堂,反而影響銷售。
- Mar 23 Thu 2017 09:48
春天後母心,股市震盪別擔心
轉載 2017/03/22 【鉅亨網/林奇芬】
今年3月的天氣比往年還要冷一些,而且氣候極不穩定,幾天炎熱像夏天、幾天氣溫驟降像冬天,真不知道該如何穿衣服。這樣不穩定的天氣,也同樣發生在國際股市。明明前二天股市才創新高,過二天又重挫,搞得投資人心情七上八下。
從天氣變化來看,我們知道三月冬春季交接,乍暖還寒不穩定,但趨勢上是走過冬天朝著夏天的方向前進。我常常以氣候來比喻經濟環境與股市,目前全球經濟也是朝著冬去春來,或是春去夏至的方向前行,短暫的市場震盪不需要過度恐慌,反而是可以低檔承接的好時機。
- Mar 22 Wed 2017 10:25
摩根喊加股減債
轉載 2017/03/22 【經濟日報/王奐敏】
美國持續邁向利率正常化軌道,資產配置也該「動一動」。摩根投信指出,回顧1994年以來每當美國殖利率走升期間,包括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高息股股票,以及美國高收益債等都能維持正報酬,其中以股票漲幅優於債市。投資人若是不想錯過這一波美國升息帶來的任一市場漲升契機,不妨以多重資產策略因應,透過廣納全球收益資產,並且動態「加股減債」調整布局。
- Mar 22 Wed 2017 10:18
5成民眾:房價跌15%願購屋 看壞房市比率降至65%
轉載 2017/03/22 【蘋果日報/陳世峰】
房仲業者昨天發布第2季購屋意向調查資料顯示,看壞房市比率降至65%,是近3季以來最好的一季,近半數民眾認為,房價若較高點下跌15%,願意進場購屋。業者分析,購屋信心已回溫,但預期房價下跌仍佔多數,預料「看屋多、出價少」的現象,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信義房屋昨發布Q2購屋意向調查顯示,約41%受訪者找房子已超過1年,對於想購買區域,有近6成受訪者認為已出現下跌;特別的是,若房價較高點下修15%,高達49%受訪者願意進場,且看壞房市比率也從過往3季高點的74%降至65%,比率來到新低。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Q3調查也曾出現房市悲觀情緒收斂的現象,不過當時有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鬆綁的利多刺激,今年調查期間的改善,則非單一外在的政策利多帶動,應是房市已經盤底修正一段時間,民眾信心慢慢回溫。
- Mar 17 Fri 2017 10:24
羅尤美:聯準會挹注金融市場利多 布局首重美國股債、新興市場資產
轉載 2017/03/17 【鉅亨網/陳慧琳】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聯準會如市場預期決議升息 1 碼,維持今、明年各 3 碼的升息幅度預估,且未釋出可能加快升息速度的訊息,挹注金融市場利多,投資建議首重美國股債與新興市場資產。
羅尤美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 1 碼,將基準利率上調至 0.75%~1% 區間,並維持今、明兩年升息預測不變,決策官員預估 2017 年底基準利率中位數為 1.375%,與去年 12 月預估相當,隱含今年還有 2 碼的升息空間,亦維持明年升息 3 碼的預估不變,經濟及通膨預測幾無變動。
聯準會主席葉倫於會後記者會中表示,委員會要傳遞的訊息就是經濟表現良好,未來幾年的通膨率將穩定在 2% 左右,強調不要過度解讀政策聲明措辭,升息步調將循序漸進。
- Mar 15 Wed 2017 10:35
9成青壯年想買房 逾半「缺自備款」
轉載 2017/03/15 【蘋果日報/陳世峰】
買房壓力大,從金融聯徵中心資料可看出,去年20~40歲青壯年族群貸款購屋比率創下8年新低;屋比趨勢研究中心也針對青壯年族群買房意願進行網路民調,高達9成青年有購屋意願,無法下手原因以「缺乏自備款」佔逾半數。統計顯示,去年20~30歲申請購屋貸款僅佔整體14.1%、30~40歲則佔36.2%,均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量。
- Mar 15 Wed 2017 10:28
【林奇芬專欄】三大亂流來襲 綁好安全帶!
轉載 2017/03/10 【鉅亨網/林奇芬】
相較於一周前的樂觀氣氛,這一周投資市場卻是大逆轉行情。短期之內,三大利空同時出現,增加了市場波動性。從去年 11 月川普勝選以來,股市經歷 4 個月急行軍行情,如今已經來到休息階段,需要沉澱一下,才有再次上路的能量。
- Mar 14 Tue 2017 09:56
量先價行,房市走出冷凍櫃?
轉載 2017/03/14 【好房網News/林奇芬】
2016年是房市最冷寒冬,全台房屋移轉棟數僅24.5萬棟,是2002年以來新低紀錄。但今年一開年,成交量就傳出好消息。根據統計,六大都市前二個月移轉棟數有2.79萬棟,年增率達5成,終於讓進入冷凍櫃許久的房市,有一絲解凍跡象。此外,統計北台灣新建案的住展風向球,2月份雖然還在寒冷的藍燈區,但分數比上個月上揚,也透露些許暖意。
股市與房市都一樣,沒有成交量就沒有行情。台股去年整年日成交量都在600億到800億元之間盤整,只剩下外資撐盤。但今年以來,台股已經站上9500點之上,成交量卻逐漸加溫,日成交量在800億到1000億之間,跟去年窒息量不太一樣。
而此同時,房市也出現了一些交易動能。前二個月的移轉棟數增加,讓房市逐漸走出悲情。不過,房市也還不到可以全面性回溫情況,買屋族還是可以好好殺價,找尋理想中的住家。房市解凍並未加溫,主要原因如下:
- Mar 14 Tue 2017 09:54
不想領低薪? 創業準老闆3成6是30歲以下年輕人
轉載 2017/03/13 【NowNews/曹逸雯】
實質薪資倒退16年,還有企業大老闆直言新鮮人起薪35年來沒變,成為就業市場隱憂,不想領死薪水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在有意創業的會員當中,合計有3成6是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最愛的創業類型以連鎖美食、咖啡等為主。
- Mar 14 Tue 2017 09:42
名家精選》林奇芬/迎接加速升息 你該如何投資?
轉載 2017/03/13 【NowNews/林奇芬】
3月是不是升息天?從最近市場氣氛看來,幾乎已成定局。今年美元升息3次的機率也大幅提高。最近信評機構惠譽更大膽預測,到2018年底,美元將升息7次。面對加速升息的市場,你是否該戒慎恐懼,而哪些標的還可以投資?
升息對公債市場是警鈴響起,但對股市是不是退場訊號呢?想要找答案,不妨看看上一次美國快速升息時,市場如何反應。
- Mar 13 Mon 2017 17:31
房地稅制變變變 節稅方法別亂用
轉載 2017/03/13 【工商時報/黃惠聆】
2016年算是房地稅制變動相對多的一年,公告地價調幅增大、地價稅變多、「房地合一」新制上路,因稅制變更直接衝擊房價走勢,因此民眾聞「稅」色變。代書表示,將進入繳稅季,民眾多用心可讓荷包少失血。代書表示,房地稅制變變變、節稅方法別亂用,以免「畫虎不成反變犬」。
房仲業代書部門表示,在房地稅制中,「房地合一」新制是屬於所得稅範圍,如果沒有賣屋就不用繳交,但房屋稅及地價稅則是每年定期會開徵,每年第一季時審慎檢視家庭成員名下所持有的不動產稅負,重新規畫,說不定可以節省一筆稅負支出。
- Mar 09 Thu 2017 09:29
Fed升息 必須提防的五大衝擊
轉載 2017/03/08 【鉅亨網/郭照青編譯】
根據 MarketWatch 分析報導,看來聯準會 (Fed) 下週升息幾乎已成定局,這將是利率重返 3% 至 4% 範圍的第一步。
美國的利率,也是全球經濟的變數。Fed 升息會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何種衝擊?這將標幟低成本資金終告結束,通貨膨脹將開始再度上升,存款將會增加,政府預算將遭遇沉重壓力,還有由於歐元下跌,美國與歐洲的貿易緊張關係將因而爆發。如果 Fed 再度升息一碼,並未造成太大傷害,那麼就可預期系列的升息將隨之而來,直到利率回復到 3% 至 4% 範圍。這將會為全球經濟帶來何種衝擊?
- Mar 07 Tue 2017 11:55
退休幸福指數 財務自由偏低
轉載 2017/03/07 【工商時報/孫彬訓】
內政部2015年統計顯示,國人平均壽命逐年攀升達80.2歲,且台灣百歲以上人瑞首度突破3,000人,20年來約增5倍。面對高齡長壽社會,施羅德投信特別推出全台第一個參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三大幸福面向(財務、健康、社交)設計的退休幸福指數,結果發現台灣退休族的退休幸福指數平均達73.4分,健康分數超過80分最高,但財務分數最低僅65.9分。
而且隨著年齡增加,年長者擔心手邊經濟不能負擔未來一輩子生活的憂慮度愈高,顯現長壽風險已成為國人隱憂。
面臨高齡現象,調查發現退休後幸福的三「好」要件為:健康好自由、社交好自由、財務好自由,施羅德建議國人應掌握幸福退休333口訣,並透過再次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推出「幸福彭祖有三好」歌仔戲全台公益巡演活動,提倡幸福退休生活,落實社會企業責任。
- Mar 07 Tue 2017 11:37
理財10大NG經驗 帶你離開「新手村」
轉載 2017/03/06 【好房網News/蔡孟穎】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表示,今年以來,台股在全球及亞州市場表現相當亮眼,亞洲區漲幅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面對美國升息機率升高,也要投資人「安啦」,但想進場的新鮮投資人關注股市走勢之餘,也要謹記10個投資新鮮人的NG習慣。
- Mar 02 Thu 2017 10:29
【林奇芬專欄】印度股市V型反轉,印度基金笑
轉載 2017/02/24 【鉅亨網/林奇芬】
印度股市 SENSEX 指數去年 9 月衝上 29000 點,正當大家樂觀慶賀之際,沒想到 11 月中旬總理莫迪宣布廢舊鈔行動,讓金融市場大地震,也讓印度股市大暴跌,從高點下跌幅度達 11%。所幸換鈔風暴逐漸緩和,目前印度股市又即將挑戰 29000 點關卡,印度基金績效也讓投資人重展笑顏。
- Feb 23 Thu 2017 10:29
台股前景 投資人樂觀
轉載 2017/02/23 【經濟日報/趙于萱】
「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最新結果出爐,因國內政經環境持續不明,第1季投資人信心改寫歷史次低,不過全球股市齊漲下,投資人樂觀台股與國際市場前景,尤其看好海外財富增值機會。
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調查,涵蓋景氣面、市場面、個人投資與政經看法等六項指標,透過隨機訪調滿20歲、一年內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交易經驗投資人所編製而成,指數以100為樂觀與悲觀分水嶺。本次調查期間為1月3日至1月23日,共訪問1,069位投資人。
- Feb 23 Thu 2017 10:21
《金融》市調:國人常用理財工具,股票排第一
轉載 2017/02/22 【時報記者/任珮云】
市調公司發布「跨世代理財態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升息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30歲以上且近一年有投資理財者中,有高達37.2%的人認為全球投資市場將更樂觀或一定會更好;同時,有58.1%的人今年將會積極加碼在投資理財上。
調查顯示,當被問到「川普執政、美國升息,您對今年全球投資市場的看法」時,有32.2%的人表示樂觀,甚至有5%的人認為一定會更好,持平者則為44.2%,看法悲觀者僅有18.6%,樂觀者明顯居多。相較之下,當同一群受訪者被問到「您對今年台灣投資市場的看法」時,樂觀者明顯驟減為22.5%,認為一定會更好者也降為3.9%。其中,看法持平者為39.5%,悲觀者則高達31.8%,甚至有2.2%的人認為完全不行。
- Feb 22 Wed 2017 10:36
丟棄這5個散戶的壞習慣,投資人生再出發!
轉載 2017/02/16 【Yahoo理財/陳唯泰】
賠錢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常常在課堂當中,會聽到有些同學說:「我們只是散戶,玩不贏那些主力啦!」。乍聽之下好像散戶只有被抗殺的命運,好像主力一定非常厲害。可是主力跟你我一樣,在相同的客觀環境下做股票,差異在雙方的主觀條件略有不同,但這也不致於出現「命運大不同」吧!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有時候我們會賠錢,真的有很大的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
5項檢測,看看你是不是散戶
不相信嗎?我們可以來做一個小小的測驗,要誠實唷!
1.你是否曾經在沒有仔細研究過一檔股票之前,就進場買股呢?
2.你是否不太清楚自己股票戶頭的持股內容,甚至不知道有幾張及成本多少?
3.你是否對於投入股市的資金,沒有一定額度的限制呢?
4.當股票下跌時,你是否曾經因為緊張而賣出,結果股價反彈大漲呢?
5.你是否常常處於觀望心態,一直到新聞媒體全面報導好消息才追高呢?
如果以上的五個問題,朋友們您的答案有3個以上「是」,那您要小心了,因為您可能慢慢邁入可怕的「散戶循環」。簡單地說,散戶循環就是投資朋友往往不清楚為什麼買?為什麼賣?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錢可以投資?平心而論這實在是蠻危險的事。
- Feb 21 Tue 2017 10:52
贈與子女現金 要留意3大要點
轉載 2017/02/21 【蘋果日報/王立德】
每年年初,許多家長會來銀行為子女開戶或處理帳戶事務,存入子女過年收到的紅包。富邦證券表示,在為子女管理帳戶資金時,要注意三大要點,清楚的資金軌跡、安排贈與標的、後續資金的運用,這都將影響爾後家族財富傳承規劃。
富邦證券協理陳秋蘭表示,許多家庭在持續多年贈與現金後,儘管父母還是「好野人」,但家中的「有錢人」已換成子女了。偶然父母手頭緊,想向子女調度時,往往會擔心該「借款」被稅局認定為子女反贈與,或者「借貸」行為被認定是父母已撤回先前各年度的贈與,而父母還款時,被認定為父母當年度的新贈與。陳秋蘭提醒,在為子女管理帳戶有三大要點,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