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5/10/02 【時報周刊/吳奕萱】
央行宣布降息半碼,未來台幣還可能持續走貶。專家表示,將新台幣存在銀行已不是最聰明的選擇,鎖定台股中的高殖利率個股,或將錢存美元等外幣存款,就能讓資產不縮水。
央行總裁彭淮南於9月24日宣布降息,決議調降重貼現率半碼,由1.875%降至1.75%。而擔保放款融通利率,也從2.25%降至2.125%。彭淮南指出,央行貨幣利率政策,主要是考量市場上的通膨壓力、經濟成長減緩及產出缺口擴大的問題。
此外,降息對房貸利率下降幅度有限,加上近期投機性買房已減少,房市成交量萎縮、價格也下降,降息與打房政策並不相違背,未來放款還是會採取審慎措施,並維持金融穩定。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降息能降低民眾的資金成本,刺激投資環境,不但對國內股市有正面影響,還可促進不動產房市的活絡。經濟部長鄧振中也認為,銀行貸款利率因央行降息而跟著下修,這對企業經營有幫助,特別是出口業。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不理財、財不理人實務篇 (1372)
- Oct 02 Fri 2015 14:35
央行降息投資術 高殖利股+美元定存穩穩賺
- Oct 02 Fri 2015 14:25
升息受惠股 Q4台股基金首選
轉載 2015/10/02 【工商時報/呂清郎】
美國聯準會(Fed)9月不升息,接下來還有10月及12月兩次利率決策會議,在升息預期下,台股短線資金面偏多情況,愈接近下次Fed會議時間,市場氛圍將轉為不確定性,整體上如果國際股市未止穩,未來一個月區間整理機會仍大,台股操作上偏向次族群個股表現,升息受惠股應是第4季台股基金布局首選。
- Oct 01 Thu 2015 13:33
歐股吸力全開 吸金量是去年6倍
轉載 2015/10/01 【工商時報/陳欣文、魏喬怡】
美國暫緩升息後,QE寬鬆護體的歐日股市持續受到資金青睞,歐洲連4周吸金近30億美元,登上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入寶座,今年來累計資金淨流入逾1,033億美元,創造吸金量為去年全年度量的6倍多;日股亦單周淨流入近9億美元,推升連續吸金周數來到第6周。
上周資金開始回補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扣除境內基金)上周淨申購達3.05億美元,也是自6月4日來15周首次出現資金淨流入;反觀今年最終決議暫緩升息的美股,上周資金動能由正翻轉為負,單周淨流出逾72億美元,今年累計資金流出超過1,289億美元,全數回吐了去年全年淨流入。
- Oct 01 Thu 2015 13:10
行庫降息 退休族哭了 1年內存款選「固定利率」 長天期評估機動計息
轉載 2015/09/30 【蘋果日報/廖珮君、陳瑩欣】
央行宣布降息後,台銀、土銀、合庫、第一銀、華南銀和彰銀等6大公股行庫陸續調降存款利率,苦了靠定存利息生活的退休族,每100萬元定儲,若減少0.07~0.09個百分點,定存族每年將少賺700~900元利息錢。銀行主管建議,若是1年內的存款,可先選較高的「固定利率」存,兩年以上的長天期存款,則可評估先選機動計息。
- Sep 30 Wed 2015 10:59
星展銀超給利 紐元定存5.08%
轉載 2015/09/29 【工商時報/呂清郎】
中央銀行降息讓不少民眾擔心存款利率再度變薄,銀行主管指出,如果想要爭取較高的利息收益,不妨參考外幣存款,不少外銀目前仍針對外幣存款利息加碼,星展銀的紐元存款利率便高達5%以上,在全球低利時代十分吸晴,只是存款人要注意匯兌風險。
- Sep 30 Wed 2015 10:38
實支實付醫療險 副本不理賠 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 惟舊保單不受影響
轉載 2015/09/29 【蘋果日報/林巧雁】
健保自費項目愈來愈多,許多民眾擔心保障不夠多而多買保單加強保障,但有些民眾卻濫用保單與醫療資源,以生病住院來賺錢,行徑猶如詐騙保險公司,金管會上半年與業者討論是否取消醫療險實支實付副本理賠,市場預期主管機關可能在明年初宣布改為只能正本理賠,業者估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
保險業者發現,有些缺錢或失業的民眾,與不肖醫院結合利用保險賺錢,沒有嚴重生病卻莫名其妙長期住院,故意用重複投保的理賠金來賺錢。比如住院2~3天實際醫療費2萬,買了10張保單2萬的保單,可獲得理賠20萬。據了解,主管機關可能會在明年公告,但會給業者約半年緩衝期準備配套與新保單,屆時也可能會有新的一波停賣效應。
- Sep 30 Wed 2015 10:27
旺季加持 亞股投資價值浮現
轉載 2015/09/28 【旺報葉文義】
美國第4季從返校需求、感恩節和聖誕節等節日,節慶假日引爆的消費需求往往對亞洲消費性電子股獲利有所挹注。而大陸也有「金九銀十」和「光棍十一」來助陣零售通路消費,受惠於中美訂單、拉貨和備貨需求增溫,預計旺季將由第4季一路延續至明年第1季。
第4季亞股除了有周期旺季效應加持,基本面題材更不少。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亞洲多數國家加速推動結構改革,如中國國企改革、南韓股利政策調整、印度鬆綁外資投資限制、泰國和印尼持續推動基礎建設等政策,不僅改革成效逐漸反應在實體經濟上,亦可望提振市場投資信心。
- Sep 29 Tue 2015 10:26
趕錢入股 七行庫降存款利率
轉載 2015/09/26 【經濟日報/陳美君、夏淑賢、郭幸宜】
中央銀行宣布降息,次級市場牌告利率的指標—台灣銀行昨(25)日宣布,自下周二(9月29日)起,調降存款牌告利率。據悉,台銀各天期定存與定儲利率調降幅度,介於0.07~0.075個百分點,調整後,1年期定儲機動利率降至1.3%,固定利率為1.31%。
緊接著龍頭銀行台銀宣布調整利率後,包括公營行庫合庫、土銀,一銀、華銀、彰銀三家公股商業銀行,以及以中小企業為主力業務的台灣企銀,昨日晚間陸續發布消息,下調牌告利率,調幅原則上比照台銀。換言之,自下周二起,七大行庫的牌告利率將全面下調。
- Sep 25 Fri 2015 12:20
台股基金 逢黑分批買
轉載 2015/09/25 【經濟日報溫子玉】
受到國際股市收黑以及中國9月PMI再探新低的利空影響,台股昨(24)日開高後卻翻黑逼近8,100點關卡。法人認為,FOMC升息議題及全球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將持續干擾市場,但在低檔有撐下,可逢黑分批進場布局台股基金。
近期各國PMI數據及OECD領先指標都顯示全球總體經濟環境復甦力道轉弱,另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落在零成長至1%間。永豐中小基金經理人李盈儀表示,電子股短期沒有亮點,傳產股目前評價又相對高,使得行情不易有大格局表現。
- Sep 24 Thu 2015 12:23
小資買ETF 善用定期定額
轉載 2015/09/24 【工商時報/陳欣文】
台股今年以來成交量降溫,但ETF交投仍為熱絡,且自2014年10月台灣50槓桿、反向ETF上市後,台股ETF成交量占大盤比重從原本2%左右急升到最高超過10%,顯示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直接進出ETF喜愛度不斷提高;而ETF定期定額向來都是小額基金族最喜歡的標的之一,其實若想以定期定額方式布局ETF,可以透過特定銀行提出定期定額委託,簡單、方便就能搞定。
- Sep 24 Thu 2015 12:12
高利存款 搶先賺美元財 選擇強勢貨幣 中長期配置獲利息收益
轉載 2015/09/24 【蘋果日報/林潔禎、陳瑩欣】
市場多推估美國今年年底有機會升息,屆時美元存款利率也會調高,如果善用銀行美元高利存款,可搶先賺美元財。業者也建議,近來全球市場劇烈波動,投資人利用外幣優利定存方案,選擇強勢貨幣進行中長期的配置,不僅可獲取穩定的利息收益,也有助維持購買力。
美國聯準會(Fed)從2008年12月至今一直把聯邦資金利率目標維持在零至0.25%,銀行美元存款利率也低低掛,以台銀現有牌告利率來看,1年期最高也僅0.8%,如果是不滿1個月天期均低於0.2%的水準,根本是存美元卻賺不到利息錢。
- Sep 24 Thu 2015 12:05
亞股Q4勝率八成 逢低布局連賺2季
轉載 2015/09/24 【工商時報/陳欣文】
亞太地區進入舫4季銷售旺季,根據統計,過去五年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各季度表現,第4季勝率達八成,平均漲幅達3.49%,高居各季之冠,緊接著隔年第一季上漲機率更高達百分之百,平均漲幅也有3.35%,意謂投資人若提前布局亞太市場,可掌握連兩季上漲行情。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表示,亞洲和歐美消費節慶第4季熱鬧登場,可望翻轉亞股命運,眼見亞股經歷第2季和3季整理後,價值面重回落極便宜水準,加上短線美國升息不確定因素解除,資金面相當有利投資亞洲。從經驗來看,此刻進場,正可掌握從第4季延續至明年第1季的旺季和節慶行情,建議投資人趁低進場卡位。
- Sep 23 Wed 2015 14:11
買房殺價9招 打75折不是夢
轉載 2015/09/13 【時報周刊/陳佩儀】
台灣房市反轉向下,10年多頭進入尾聲,民眾最想知道的,無非「房價什麼時候是最低點?」包租公律師蔡志雄認為,自住客不要一味追求行情最低點,看到喜歡又買得起的物件就該出手,僅記9個原則就能砍價成功,最多可打到75折!
房市寒冬到來,在買家普遍看跌房價的預期心態下,看房不買房,甚至連出價都不想出,讓市場交易量屢屢創新低。不過,再嚴峻的寒冬也有自住的需求,對首購族、換屋族等剛性需求的買家來說,房市進入盤整期,正是議價的最好時機。
根據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統計,2013年到今年上半年的「6都成交物件議價率」,都超過雙位數,其中台北市議價率16.05%最高,其次為台中市14.45%、新北市14.06%、台南市11.33%、桃園市11.27%及高雄市11.18%。
6都議價空間拉大,顯示賣方對房價的堅持已經鬆動,愈來愈多屋主願意降價求售。專家認為,這時買方一定要多比價、勤看屋,然後大膽議價,如果和賣方談到合適價位,就該逢低搶進。「如何殺到好價錢」就是重要的關鍵,買家除了必須對區域行情做足功課外,議價的小技巧更不能少。
- Sep 22 Tue 2015 13:02
亞股旺季到 法人喊買
轉載 2015/09/22 【經濟日報王奐敏】
過去15年Q4平均漲5.5% 可趁市場修正時汰弱留強 參與下波獲利機會
全球股市自今年6月下旬開始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不過擁有強勁成長動能及發展潛力的亞太市場未來展望仍相對看好,法人建議,可趁市場修正時汰弱留強,伺機參與下波亞太投資獲利機會。根據Bloomberg統計,過去15年亞太股票指數在第4季平均上漲5.5%,正報酬機率79%,若統計金融海嘯之後,亞股指數平均上漲3.9%,正報酬機率達八成以上。
- Sep 21 Mon 2015 11:29
人民幣定存 限時搶高息4% 彰銀1個月4.3%最優惠 華南銀4.1%緊追
轉載 2015/09/21 【蘋果日報/廖珮君】
人民幣定存4%高息優惠「限時搶存戰」開打。為避免客戶流失,彰銀今起推出1個月4.3%搶市,為行庫中最優惠價,華南銀1個月4.1%緊追,第一銀則開出3個月4.3%,惟得捧100萬人民幣才可入門道,多家行庫逾4%高息,優惠期極短,民眾搶高息腳步得加快。
行庫主管分析,這波4%高息優惠,有3大特色:一是天期愈短、利率愈高;二是行庫逆勢祭出高利,打敗多家外商銀;三是優惠期極短,如彰銀高息只到本周五止(25日),華南銀是周周調整利率,4%高息恐「隨時結束」。
- Sep 21 Mon 2015 11:12
美緩升息、台股以盤代變 投信:選股不選市、汰弱留強!
轉載 2015/09/21 【NowNews/許家禎】
美國聯準會宣布維持近零利率不變,而台股上周五未受聯準會暫緩升息的消息激勵,主要是證所稅改革進入朝野協商,市場資金態度仍偏向觀望,終場僅小漲16.64點,收在8462.14點,成交量945.69億元,周線續紅,上漲156.32點。投信業者表示,短期內指數仍持續以盤代變,並可望在第3季內見底,建議現階段選股不選市、汰弱留強,以有基本面及題材面族群為首選。
- Sep 17 Thu 2015 11:21
人民幣定存利率 逆勢衝4%
轉載 2015/09/16 【經濟日報/陳美君】
人民幣匯率雖有貶值壓力,部分動作積極的金融機構,看準不同離岸市場間的利率落差,逆勢祭出高利策略吸收人民幣資金。其中公股兆豐銀開出1個月期4%的專案定存利率最為誘人,民營的台新銀與日盛銀,也推出3個月期3.8%、9個月期3.5%的高息,吸引存戶進駐。至於外商銀行方面,花旗銀行14天期的人民幣優惠定存專案,也還看得到3.58%的利率水位。
- Sep 15 Tue 2015 13:46
基金加掛外幣計價 夯
轉載 2015/09/15 【經濟日報/朱美宙】
今年來共31檔申請 以人民幣、美元為主 吸引具備相關資產投資人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今年以來已有14家投信、共31檔基金申請加掛多級別計價,主要以美元及人民幣計價為主,尤其是人民幣級別計價僅能由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加掛,境外基金沒有人民幣級別,成為投信與境外基金相抗衡的重要利器。
投信基金可以加掛外幣級別,法規雖已開放多年,卻是最近一年多才熱門了起來。投信業者指出,前幾年熱門的澳幣、紐西蘭幣、南非幣計價基金,今年來僅有三檔基金申請加掛,顯示法人相對看好人民幣、美元的潛力,在類型上則以亞洲股債為主流。
- Sep 14 Mon 2015 12:22
中國股票基金 2招選好標的 被動型聚焦ETF 注重高收益挑中國平衡基金
轉載 2015/09/14 【蘋果日報/劉煥彥】
中國股票基金的種類開枝散葉,從最早的大中華基金開始,後來有了同時投資H股與A股的中國基金,2012年出現了標榜高純度中國A股基金與陸股ETF,今年則首次有突顯收益的中國平衡基金,及搭上對岸科技業崛起的中國科技基金。
- Sep 14 Mon 2015 12:11
專家投資術-美元穩強 投資陸股更給利
轉載 2015/09/12 【工商時報/陳欣文】
曾經是國內的明星經理人,操盤規模數百億元的基金,黃時彥去年接掌保德信投信投資長後,從明星變身舵手,熟悉大陸市況的他,在美國即將進入循環的此刻,以將近20年的研究經驗,建議可以美元分批布局A股,趁現在陸股評價低於長期平均時,慢慢撿便宜,借美元穩定的力量,駕馭A股反彈的利基。
黃時彥分析,美國歷次升息前後,美股震盪重複上演,但從金融海嘯後的寬鬆資金行情,回歸到企業基本面,卻是必要的陣痛,在市場陷入迷霧時,受惠於美國升息,美元可望持穩,甚至走強,因此外幣理財時,美元仍是布局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