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9/08/16 【蘋果日報/齊瑞甄】


國內保險市場中,每2張新保單就有1張是投資型保單,但民眾往往沒詳閱內容,購買時只因業務員口頭銷售,釀成不少保單糾紛。專家表示,購買前民眾須留心3大眉角,若等到完成簽約、過了審閱期,才深感「上當受騙」,為時已晚。投資人需要了解,投資型保單大致分成「變額萬能壽險」及「變額年金保險」兩種;而投資型保單與一般傳統型保單最大的差異,在於投保後的投資績效、盈虧得自負





投資績效盈虧須自負


換句話說,當金融市場遇到劇烈變動,例如金融海嘯,若資金大幅虧損,得由保戶自己承擔,另一方面,當投資有獲利,也是保戶享有。但無論投保哪一種,都要留意保險公司各項費用,包含解約費用如何收取。


3大眉角中,首先要留意前6年的超高費用。以「變額萬能壽險」來說,保險公司會先收取一筆又稱為前置費用的「目標保險費」,一般分6年收取,大致上,第1、2年收取55~60%不等,第3年收25%,第6年開始不收取


第二,要留心忽略的隱形成本。若保戶有另一筆預計全額投入基金市場的預算,保險公司會先收取2~3%不等的「超額保險費」,其餘才是投資金額。除超額保險費,還會衍生其他相關費用,像是「保單管理費」,每月收取100~150元不等。以每月投入3000元保費為例,還要負擔3~5%左右的保單管理費;另有「危險保費」,也就是保險成本,會依照被保人的年齡、性別、體況收取


保單管理費隱形成本


第三,則是判別是否誇大投資報酬率。多數保險業務員或理專推銷保險商品時,多會告知投報率最高6%,但往往避談萬一市場波動劇烈,須承擔下跌風險。另一方面,業者也會強調「保障」,多會告訴客戶,雖然績效不好,但最起碼本金領得回來,等於多給你1張死亡保險


變額壽險確實可算是死亡保單,但業務員一般不會告知的是,既然是死亡保單,就代表保戶要等身故後才「保本」,生前繳保費期間,非但不保本,仍要承受市場下跌的風險,而且若提前解約,不但要負擔解約費用,也沒人能保證解約時的投報率。Money101金融比較平台表示,投資型保單最主要的目的仍是保障,因此,民眾若以投資效果來審視保單,並抱持「我不太懂投資,業務員會幫我投資或小額可同時投資眾多標的」等想法,結果恐大失所望。


公勝保經公關總監郭莉芳建議,理專或業務銷售時,應如實告知保戶「最差」和「最好」情況,才能避免誤解,而保戶購買前,更須經由保費計劃書,了解預估金額、須繳保費等保單內容,且所有的投資型保單,不論基金或ETF絕對有一定風險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少保單業務員無合格證照,卻透過銷售投資型保單,再把業績轉給合格業務員,共同合作銷售,圖利又觸法,民眾宜向具合格證照的業務員購買,較有保障。




退休計劃「黃金三角」拼所得替代率6成


年金改革議題延燒、勞保破產憂慮升高,退休金不再僅是特定族群的關心話題,儼然成為全民運動。施羅德投信攜手《今周刊》,針對全台25~55歲企業員工,透過網路進行退休準備大調查。調查發現,台灣員工退休準備意識高漲、行動力強,卻依舊對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感到力不從心。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分析,此次網路調查針對25~55歲、採現行勞退制度的企業員工,發現收入、金融認知度上,都較一般民眾高,也積極準備退休金,但信心卻依舊不足


巫慧燕提出退休準備的「黃金三角」,也就是提撥率、報酬率、長時間持續投資。她指出,高達63.8%的受訪者,沒信心擁有退休前的6成月收入,若想讓所得替代率達6成水準,最重要的是提撥率和報酬率要達一定水準,並且長時間持續投資


須40年提撥12~15%


簡言之,若要持續30年享受坐擁6成所得替代率的退休生活,必須在40年的職業生涯中,達到12~15%的提撥率,且每年的投資組合實質報酬率要達4~5%。據此次調查,31.1%員工已自願提撥,遠高於勞動部統計全台平均值的7.9%。調查顯示,高達64.1%的受訪者認為,退休金準備是自己的責任,另有57.4%的受訪者,已經在為退休進行投資理財,額外投資佔薪資比重16.39%


問及選擇企業及是否繼續服務部分,受訪者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排名第一的皆是「提供額外退休福利」,不僅多達74.7%的受訪者,將此列為找工作的優先考量,也有78.3%將其視為是否繼續服務的關鍵因素,其次是「照顧員工健康生活」,逾6成受訪者將之視為優先選項。

arrow
arrow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