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22/02/17 【ETtoday財經雲/陳依旻】
金管會斷炒房金流!今(17)日提出5大不動產授信新制,其中,自然人第3戶以上房貸從30%提高到100%,除了中國輸出入銀行、純網銀,35家銀行第1季申報的資本適足率就會適用,不符合新規者,今年4月就會被要求改善。市場預估可能將再有新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金管會今日祭出5項新規,分別如下:
轉載 2022/02/17 【ETtoday財經雲/陳依旻】
金管會斷炒房金流!今(17)日提出5大不動產授信新制,其中,自然人第3戶以上房貸從30%提高到100%,除了中國輸出入銀行、純網銀,35家銀行第1季申報的資本適足率就會適用,不符合新規者,今年4月就會被要求改善。市場預估可能將再有新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金管會今日祭出5項新規,分別如下:
轉載 2022/02/16 【經濟日報/廖珮君】
金管會從2020年底至今,針對國銀承做不動產放款業務,就啟動兩次專案金檢,首波國銀房貸就遭查獲了7大缺失,其中檢查局發現有房貸人頭戶、及建商藉由包租包管的行銷手法,吸引民眾貸款買房,甚至也發現有建商和借戶聯手哄抬房價。
金管會在1月邀集各銀行、信合社、票券的總經理召開「銀行業不動產授信業務主要檢查缺失」,會中提出國銀2021年承做不動產的主要缺失,光房貸就有七大項。這七大缺失中,針對投資客房貸、及炒作或哄抬房價的缺失均各有3項,最後一項則是承做豪宅缺失。
檢查局發現,有借戶和建商做非常規交易,疑似建商以包租包銷行銷、吸引民眾辦房貸投資,也查獲沒有地緣性的借戶,短期內都買同一建案的房產,疑似房貸人頭戶,及借戶和建商有非常規交易,疑似炒房。
轉載 2022/02/16 【經濟日報/廖珮君】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玉山銀、國泰世華銀和中信銀三大民營銀行,去年房貸年增率降幅加大,其中玉山銀去年11月房貸年增率降到7.37%,回到三年前起漲點,國泰世華銀、中信銀房貸年增率各降到16.12%及7.7%,都是近一年來低點,顯示民營銀行房貸全面縮手。
一家商仲業者說,以這三家民營銀行房貸餘額、戶數、及存款年增率3大指標相互牽動來分析,民營銀縮手房貸,有三大主因,一是房貸承作量恐已逼近不動產放款限30%的法定天條,二是金管會緊盯房貸高成長銀行,加上打炒房政策下,被迫轉向降溫,三是銀行從房貸、改做土建融。
金管會從2021年起至今,已啟動兩波不動產專案金檢,全面鎖定房貸高成長的銀行,據透露,房貸前十大的民營銀行,有部分被列金檢名單中。據數據顯示,國泰世華銀去年10月前,房貸年增率「月月成長逾2成」,最高是去年4月,房貸年增達33%最高,且每月房貸增量均大於存款增幅,就算11月年增降到16.12%仍大於同期存款年增11.74%,顯示房貸增速過快、壓縮不動產放款額度,只能轉向降溫。
轉載 2022/02/09 【591房屋網編輯部】
內政部統計處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住宅核發使照數量全年達10.4萬戶,是近13年以來首度突破10萬戶,不過住宅面積卻愈蓋愈小,7年來新完工的住宅,面積平均減少約12坪。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房仲業者分析,新建完工取得使照的住宅數量創下近13年新高,反映2~3年前市場就已落底復甦,至於住宅坪數減少,則與大台北以外區域崛起有關。
轉載 2022/01/27 【蘋果新聞網/林巧雁】
央行今日公布去年第4季央行理監事會議紀錄,理事們支持央行繼續打房。有位理事表示,考量房價續升,交易量續增,適度踩刹車絶對有其必要,贊同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央行目前已針對 8 個特定都會地區的第 2 戶購屋貸款採取無寬限期的管制措施,未來房地產景氣若持續熱絡,可採行更多的針對性審慎措施。
某位理事表示,鑒於近期本國銀行土建融放款持續成長,央行適時採取更嚴格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對房地產炒作應有抑制效果,贊成將受限貸款成數一律調降為4成。
另位理事認為,近年國內房市熱絡,房價漲幅大,但在當前政策利率不宜調整下,央行僅能由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著手。影響房價的因素眾多,若單以貨幣政策解決恐有相當難度;當前政策重點應該是避免民眾對未來房價有不正確的預期,選擇性信用管制即是一項清楚的訊號。
轉載 2022/01/18 【591房屋網編輯部】
原物料上漲,除了反映在房價之外,連帶房租及房屋修繕維護費也漲了不少。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資料,去年12月租金指數105.01創下新高,租金以南部區域平均年增1.16%居冠;至於住宅維修費去年12月也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又以門窗設備漲幅最為驚人,去年12月的年增幅度達21%,維修材料費12月年增12%,增幅比維修服務工資漲得更多。
南部地區房租指數增幅最高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主計處統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居住類資料顯示,房租已經連續12年上漲,平均年增0.71%,雖然趨勢呈現長期走升,但整體增幅還算溫和,而去年租金指數12月來到105.01,創歷年新高;若以區域分布來看,去年整體房租指數年增0.83%,增幅最高的是南部地區,年增1.16%,其次是中部地區的0.83%,北部地區的0.71%,東部地區的0.66%。
至於居住類的住宅維修費部分,過去一年也呈現工料雙漲的趨勢,住宅維修費去年12月指數為110.17年增6%,漲幅較大的是維修材料,去年12月指數114.81年增12%,其中門窗設備12月指數125.6年增21%,漲幅最大,衛浴器材年增4%,塗料年增3%,其他維修材料年增7%;至於維修服務工資部分,去年12月指數為108.68年增5%,油漆工資年增4%、水電工資年增4%,其他工資年增6%,整體住宅維修費用呈現工料雙漲趨勢。
轉載 2022/01/18 【經濟日報/廖珮君】
保戶注意!類全委保單三大亂象 金管會要出手了
全球資金盛宴推升2021年投資型保單熱賣潮,全年大賣5,774億元創史上新高、年增更達近七成,其中又以類全委保單佔近9成最夯,但熱賣保單也衍生三大亂象,包括壽險和投信業全委關係錯置、全委帳戶的目標贖回設計、及配息機制衍生糾紛,金管會將出手控管。
金管會研擬將在第二季修改投資型保單連結投資標的規定,將設三大禁令,一是禁止全委帳戶有「目標贖回」設計,二是禁止投資國內槓桿、或反向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三是禁止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一律得BBB+以上的投資等級債券。壽險業者認為,此舉恐讓類全委保單投報率大降,年化收益率恐大跌。
轉載 2022/01/11 【591房屋網編輯部】
房貸大增,根據「ETtoday」報導,聯徵中心統計,10年前房貸總金額為6.55兆元,而今暴增至9.5兆元,但貸款人數不增反減,從209.9萬人降至206.7萬人。對此,專家表示,雖然利率減少,可是總金額和個人平均房貸金額大增超過4成,顯見在高房價時代,民眾咬緊牙根背負貸款已成趨勢,並且隨房價走揚不停,預估未來房貸總額將持續上升,建議民眾購屋前應妥善規劃財務,以免壓垮生活品質。
轉載 2022/01/11 【聯合報 / 葉卉軒】
萬物齊漲,通膨陰霾持續籠罩,薪資成長也被高物價吃掉了!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二○二一年前十一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四三一三八元,年增百分之一點八六,總薪資平均五五八一九元,增加百分之二點九五。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則為四一三九一元,年減百分之○點○五,是二○一七年、近五年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代表民眾實質購買力下滑。
薪資和行業、職業、個人技能有關,整體來看,物價上漲幅度如超過薪資增幅,民眾的實質購買力將受到侵蝕,如果薪資增加的幅度超過物價漲幅,民眾的購買力仍將提升。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去年有七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突破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全年平均漲幅百分之一點九六,創下十三年來新高紀錄。
轉載 2022/01/04 【ETtoday財經雲/財經中心】
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再次對房市議題發表看法,近日在1月號的臺灣銀行家雜誌上,以「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為題,直言低利率是造成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且對生產力、財富分配帶來負面效果,央行應積極因應房價波動,負起相對應責任。
陳南光指出,由於台灣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是推升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那麼過去以來台灣房價的漲幅到底算不算高呢?最近有一些看法認為「目前台灣房價水準及上漲尚屬溫和」,可用以下幾個指標來檢視。
首先,一個常用的指標是房價負擔能力(包括房價所得比與房貸負擔率)。台灣的房價所得比與房貸負擔率長期走高,從2002年第1季分別是4.5倍與24%,到2021年第2季分別達9.1倍與36%,房價負擔能力呈現明顯惡化趨勢。
也可檢視房價的累計漲幅。各國房價均以該國CPI平減,成為實質房價。若以2000年第1季作為基期100%,2021年第三季台灣房價已達262%,累計實質漲幅超過160%。
跟其他國家比起來,這期間台灣房價的累計漲幅只比近期房價急速飆升的紐西蘭與瑞典低,與加拿大相當,但高於大部分我們所能蒐集到的國家(約20餘國),比如最近漲幅很大的南韓、美國、以色列、丹麥等;其中,相較於台灣,南韓與美國的20年實質房價累計漲幅僅分別為45%與64%。
轉載2021/12/29 【ETtoday財經雲/中央社】
金管會公布2022年1月起將陸續實施的金融新制,其中與民眾荷包重大攸關有4項,包含在單一壽險公司最高可動支新台幣10萬元的保單借款紓困、防堵理專盜領客戶存款的「理專十誡2.0」,都將在元旦上路。
1.壽險業首季將開辦保單借款優惠利率紓困方案
因應今年中旬嚴峻疫情,金管會曾協調壽險業者於7月至9月開辦保單借款紓困方案,考量紓困成效良好,且農曆春節期間國人短期資金需求會大幅上揚,金管會拍板同意壽險業者於2022年起、每年首季常態化辦理保單借款紓困。
保單借款紓困申請期限將自明年元旦開始至明年3月底為止,針對經審核符合生活困難需要紓困等條件的保戶,單一要保人在單一壽險公司累計借款金額最高10萬元,利率比照借款時勞動部公告的勞保紓困貸款年利率,優惠期間3年,助經濟弱勢者度過難關。
轉載 2021/12/28 【ETtoday財經雲/吳佳穎】
財政部表示,明(民國111)年元旦起,有11項新的財政措施,包括5月申報今年所得稅時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調高,可以省稅、遺產稅贈與稅免稅門檻也調高。購買電動汽、機車適用免徵貨物稅再延3年;也授權地方政府免徵電動汽、機車使用牌照稅優惠期限延3年。其他像是滯納金修正、當沖證交稅減半,因應經濟的租稅優惠,還有便民的數位化稅務服務等。
一、明年5月報稅小確幸-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上調1萬可省稅
財政部說,受惠於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最近一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年增5.7%,110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由新臺幣(下同)18.2萬元調高為19.2萬元,是歷年來最大調幅,預估受益戶數229萬戶,稅收影響數146.44億元,民眾在111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就能適用。
二、遺產稅、贈與稅免稅額調高再省稅
因應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漲,依據稅法規定,111年以後發生繼承案件適用遺產稅免稅額由1,200萬元調高為1,333萬元,贈與案件適用贈與稅免稅額由220萬元調高為244萬元,減輕納稅義務人負擔。
三、電動汽、機車適用免徵貨物稅延長
民眾購買電動汽、機車適用免徵貨物稅措施(電動小客車免徵金額以完稅價格140萬元計算之稅額為限)實施期間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
四、授權地方政府免徵電動汽、機車使用牌照稅優惠期限延長
同時積極推動「使用牌照稅法第5條」修法案,授權地方政府免徵電動汽、機車使用牌照稅優惠期限將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本項措施110年12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待總統公布後實施)。以上2項租稅優惠不僅減輕民眾購買電動汽、機車負擔,也能鼓勵國人使用低污染、高效能車輛,帶動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落實政府節能減碳措施。
轉載 2021/12/28 【好險網/新聞編輯中心】
年關領錢注意!明年起ATM無卡提款 每月限領20萬元
農曆年即將進入倒數最後一個月,將邁入民眾領現金、包紅包的高峰,銀行主管提醒,2022年元旦起,民眾去ATM做無卡提款時,除現行單筆、每日累計限領三萬元外,還新增了每月限領20萬元。據華南銀、永豐銀等各銀行陸續公告,2022年1月1日起,民眾去ATM無卡提款,新增了「月限額」20萬元的限制。據透露,新增「月限額」是因為金管會的一份金檢查核缺失。
轉載 2021/12/24 【工商時報/彭禎伶】
金管會23日發布「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指引」,未來金控集團、非金控的金融集團及各金融機構間,可在客戶逐次同意後,共享九類資訊,即客戶基本資料、身分核驗資料、帳戶資料、金融商品或服務的交易紀錄、負面資料、金融機構加值資料、KYC資料、電子通訊歷程紀錄、其他經客戶及合作金融機構同意共享資料。
這項開放從今年4月討論至今,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表示,金控公司非常期待這項開放,可在取得客戶同意後,全集團運用客戶更多資料,「在數位化、智慧化發展,未來想像空間非常大」。同時,證券商目前只能因金控共同行銷、合作推廣及洗錢防制才能共享客戶資料,未來將大幅開放,但首次適用必須先申請。
邱淑貞表示,這項開放將有三大項功能,一是提升金融業客戶的便利性,滿足客戶需求,將可有產業新的模式、創建新生態圈;二是金融產業,可更全面了解客戶,減少錯誤行銷,可發展成「智慧型的金融產業」;三是金控集團間、轉投資事業間、金融機構間的相互資料共享,有利全市場發展。
轉載 2021/12/24 【經濟日報/廖珮君】
金管會今年底再度啟動不動產專案金檢,這次瞄準20家金融業,加大深度和廣度,金檢重點在土建融、餘屋貸款、豪宅、投資客及央行這四波不動產管制措施落實等五大面向,預計整個專案金檢將會在明年第1季底前結束。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23)日說,這次金檢20家金融機構,包括十家銀行、七家信合社和三家票券公司,比去年底啟動金檢13家金融機構(包括十家銀行和三家票券商),不僅金檢家數增加、業別上也擴及信合社。
黃天牧說,納入信合社是因為土建融業務做得較多,市場認為,顯示這波金管會金檢也全力瞄準建商養地或囤地。檢查局長張子浩說,這次篩選檢查的指標金融業,都是今年來不動產放款成長率高、承做量大者,僅有一部分與去年底金檢的業者重複,又以民營銀行較多。
據金管會到10月底統計,全體國銀行承作建築貸款餘額達3兆771億元、年增10.25%,其中增加較多的前十家國銀,今年來增加了7.83%~29.53%,今年成長最高竟然近三成。張子浩說,去年底啟動第一波金檢十家銀行不動產放款,發現這十家銀行幾乎全都沒有跟借戶徵提明確動工期程,或借戶多次續約展期,銀行也沒有督導借戶依約動工開發,導致銀行貸放後數年,建商卻沒有動工興建,「這就是囤地養地」。
轉載 2021/12/22 【好險網/李瑞瑾】
隨著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勞保局公布111年度(2022年)勞保紓困貸款,只要勞工勞保年資滿15年,符合一定條件者,即可享有超低利率貸款,年利率1.28%,每人最高可貸10萬元,貸款期限為3年,前半年只需繳利息(107元)、不還本金,自第7個月開始每月繳本息3,389元,12月30日起開放民眾申請。
申請銀行:土地銀行所屬分行或其委託之金融機構。
申請期間:2021年12月30日(星期四)至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止。臨櫃申辦需在上班日上午9點~下午5時至土銀申辦,星期六、星期日不受理。網路申辦則是2021年12月30日(星期四)上午9點起,至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晚上24點止;郵遞申辦則以郵戳為憑。
申請資格:被保險人同時符合下列四大條件者得申請。
(一)生活困難需要紓困。
(二)參加勞工保險年資滿15年(計算至2022年1月14日止)。
(三)無欠繳勞工保險費及滯納金。
(四)未曾借貸勞保紓困貸款,或曾借貸已繳清貸款本金及利息。
勞保局特別提醒,已請領老年給付、終身無工作能力的失能給付,或已向所屬機關請領勞工保險補償金的勞工不得申請;申辦這項貸款無需繳交任何費用;每人限申請1次,重複申請者不予受理。
轉載 2021/12/16 【好險網/李瑞瑾】
央行指出,自去(2020)年12月以來,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迄今,已有助銀行降低授信風險,但近期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為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避免流供囤房、囤地,第四度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自明(17)日起實施。主要修正重點有四大項目:
1. 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的最高成數一律降為4成。
2. 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要求借款人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
3.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降為4成。
4. 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最高成數降為4成。
▲ 本次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修正一覽表。(圖/翻攝自中央銀行)
轉載 2021/12/15 【ETtoday財經雲/陳依旻】
為了抑制房價,金管會再出招,目前朝2面向進行,第一,每一金融集團對不動產曝險風險控管;第二,是不是要提高風險權數,最快年底啟動金檢。金管會日前金檢有3大重點,包括餘屋貸款、土建融、投資客及豪宅貸款,現行也增訂票券公司對不動產業保證餘額佔保證總餘額上限30%,近期又將銀行不動產保證業務納入集中度管理。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今日晚間指出,「新一波不動產授信金檢」最快會在今年底、最晚明年初啟動,金檢重點包括把央行相關管制措施納入,並且也會把過去金檢房貸缺失納入,看是否會落實改善。
轉載 2021/12/13 【ETtoday財經雲/吳佳穎】
疫情衝擊財富管理模式!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3)今日發布《2021-2022年全球財富研究報告》,發現疫情爆發導致的一系列變化對財富管理行業造成顛覆性影響,有五個關鍵趨勢正主導亞太區的財富管理客戶,其中顯示,未來三年亞太區客戶傾向採用的財富管理服務類型,增加幅度最大是機器人顧問、純網銀等,增加73.8%,金融科技有望從中獲益;而銀行、基金經理人占比的降低幅度相對較大。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說明,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顛覆效應,從深層改變了客戶的價值觀。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客戶的財務和個人目標在變,觀點和理念正在調整,對數位化工具的需求和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中。五大趨勢如下:
轉載 2021/12/08 【聯合報 / 陳素玲、林海、黃有容】
萬物齊漲!政府日前機動調降大宗物資關稅,但餐飲漲價潮未見平息,昨再有大型餐飲集團瓦城、速食業者肯德基、胖老爹宣布漲價;主計總處也發布十一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達百分之二點八四,不僅連四個月高於百分之二的通膨警戒線,更是今年最高,也是今年第六度突破百分之二,並攀上八年十個月來新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