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4/04/23 【工商時報/孫彬訓】
美盛環球投資(Legg Mason Global Asset Management)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投資人對報酬率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台灣投資人追求能達到平均年報酬率9.1%的目標,該數字為亞洲國家之冠。但是投資人實際獲得的報酬率則為5.5%,「現實差距」為3.6%;相較之下,全球投資人的平均收益差距則為3.3%。
這次是美盛第二次舉辦環球投資調查,這次調查涵蓋了20個國家或區域,共計4,320位投資人。調查發現,台灣投資人對於亞洲的未來環境感到最悲觀,主要原因來自於對通貨膨脹和台灣經濟成長遲緩的擔憂。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不理財、財不理人觀念篇 (1850)
- Apr 23 Wed 2014 10:55
投資不切實際排行榜 台灣第7名
- Apr 23 Wed 2014 10:41
上班族8成沒第一桶金 薪資低落是最大元凶
轉載 2014/04/22 【卡優新聞網/溫子豪】
物價頻頻飆高,薪資停滯不及16年前水準,造成普遍「薪貧」、「窮忙」,民眾對「存錢」逐漸失去信心。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超過8成的上班族至今尚未存到「第一桶金」,近7成認為低薪是無法存錢的元兇,物價飛漲與償還貸款也是原因之一。面對艱困的薪資環境,104人力銀行建議年輕人,創造讓自己發揮長才的事業,也是脫離低薪的方法之一。
- Apr 22 Tue 2014 13:33
海外投資 留意5大事項
轉載 2014/04/21 【工商時報/黃惠聆】
前往海外投資置產必須慎選標的,專家表示,除了注意租金報酬率、增值潛力,最好留意五大原則,以免冒著海外投資風險,到頭來非但卻沒有得到合理獲利,甚至想賣還難脫手,成了一場空。根據台灣房屋國際資產中心趨勢研究處的研究資料,海外不動產的購屋人以41~50歲居多,該族群由於已有積蓄,考量到國內經濟尚未好轉的前提下,想把資金投資到海外以獲取更佳的投資效益。
國人偏好的海外置產國家則以日本、馬來西亞、澳洲、美國、英國為主,置產投資除了要考慮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台灣房屋國際資產中心趨勢分析師張漢超表示,國內買房強調「地點」,到國外置產,房地產座落地點更重要,因此到海外置產如以投資為目的,最好能符合五大面向。
- Apr 22 Tue 2014 12:54
重購自用宅抵稅 2年內換屋可認列
轉載 2014/04/19 【蘋果日報/洪安怡】
房屋買賣獲利須繳交綜合所得稅,而無論是先買後賣或是先賣後買,針對2年內為求換屋的民眾,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採核實認定,符合資格者,可申請「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抵扣綜合所得稅。
民眾買屋獲利申報綜合所得稅(以下稱綜所稅),申報方式有二,其一為以房屋評定現值計算的「標準認定」,因通常低於市價,民眾較常採用。但在實價登錄上路後,政策趨向回歸稅法本意的核實課稅,若擔心被追討稅款,民眾可改採「核實認定」,將房屋售價扣除當初買價,再扣除相關支出費用,算出的獲利所得納入綜所稅中申報。
除此之外,採「核實認定」報稅的民眾,若在2年內換屋,還可用「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以抵扣的方式來節省支出。
- Apr 21 Mon 2014 10:53
新店區千萬置產 月收入得逾10萬元
轉載 2014/04/19 【蘋果日報/洪安怡】
從新北市2013年的交易來看,平均總價超過千萬元的行政區高達1/3,千萬置產的現象愈來愈普遍,據《蘋果》統計,若想買進北市外圍第一環的新店區,貸款7成就要準備480萬元的頭期款,更遑論每月超過5萬元的房貸負擔,專家建議買方選擇小坪數壓低總價,或是將房貸負擔提高至月薪的1/2才較有機會。
- Apr 18 Fri 2014 14:37
生活理財家/新婚族 三三一理財
轉載 2014/04/18 【經濟日報/陳怡慈】
新婚夫妻在成家階段,家庭財務不管是統一交由一人管理、設共同帳戶或各自管理,只要控制好家庭預算,並透過適當財務規劃,就能輕鬆面對人生各階段,全球人壽建議新婚夫妻財務規劃可依據下列「三三一」原則進行:
- Apr 17 Thu 2014 11:50
苦!北市有殼族 6成收入繳房貸
轉載 2014/04/17 【聯合報/江碩涵】
內政部營建署昨天公布去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調查,台北市買房、養房的壓力最沉重,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也就是說,15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房子,貸款負擔率更高達63%,買房後,6成以上的家庭收入都得用來繳房貸,有殼一族欲哭無淚。
房價所得比,是房屋總價相對家庭年所得的倍數;貸款負擔率則是,每月應繳房貸占家庭單月收入的比率;根據世界銀行定義,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營建署也說,合理的貸款負擔率應在30%以下,也就是1/3家庭收入拿來繳房貸,超過50%,代表房貸負擔太過沉重。
營建署最新統計顯示,去年第4季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8倍,房貸負擔率35%,都略高於合理標準,國人購屋養房壓力似乎不如預期沉重。
不過個別縣市差異極大,壓力最大的是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5倍,貸款負擔率63%,大約都是平均值的2倍,凸顯台北市「居」大不易;新北市購屋壓力也不輕,房價所得比為12.67倍、貸款負擔率53.51%,家庭所得一半以上都得拿去繳房貸。各大都會區中購屋壓力較輕的是台南市,不吃不喝6.3年就可買房,房貸負擔率26.8%,也低於3成。
- Apr 16 Wed 2014 14:04
美歐亞股基金 買點到 分批布局 趕搭下半年經濟成長列車
轉載 2014/04/16 【蘋果日報/劉煥彥】
今年來成熟股拉回修正,不過,外資投信業者認為,歐美等成熟市場復甦腳步可望加快,亞洲將受惠景氣循環帶動,第2季不僅全面加碼全球股市,也看好受惠全球經濟起飛、違約率仍低的公司債。滙豐中華投信昨發表第2季總經與市場展望,投資長張靜宜指出,隨著美國與中國第1季季節性因素消退,貨幣政策依然寬鬆,加上歐美財政負擔下降,預期下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加速成長,因此第2季全面加碼美股、歐股及亞股。
張靜宜說明,儘管美股在歷史高檔,但經濟基本面仍佳,2013年後單位勞工成本趨減,國內生產總值卻持續上升,將穩步推升美國企業獲利,加上美國景氣持續轉佳,持續看好美股後市。
- Apr 14 Mon 2014 10:40
當能力不足時…先擺脫名牌迷思吧
轉載 2014/04/14 【聯合報╱穩瑩顧問基金專業講師蕭碧燕】
講到名牌包、名牌衣、名牌鞋,那可是會讓所有女人眼睛一亮。一來名牌的品質在一定水準之上,二來名牌可以彰顯身分,當然讓人心醉。尤其名牌的好、名牌的優,透過媒體不斷放送,又是藝人跑趴穿戴了什麼了不起的衣物,又是名人身上的包是限量的,總之,名牌很炫,像是跟著擁有名牌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明星或名人。
以前我們那個年代,哪裡有這樣的傳播,何謂「麻豆」更是莫宰羊。但現在不一樣,甚至有人因此被名牌奴役了,賺錢,只為了想買一個跟某某明星一樣的包。
名牌沒有不好,如果經濟能力許可,買包、買衣服、買鞋又何妨。但可怕的是,如果賺錢能力有待加強,卻把賺錢的首要目的放在買名牌,這是相當本末倒置的事。因為沒有名牌包,妳的東西還是有其他包可以放;沒有名牌衣物,還是可以穿戴整齊,讓人賞心悅目啊!
- Apr 14 Mon 2014 10:33
透過電話行銷買保險 3大注意事項別忽略
轉載 2014/04/13 【NowNews/顏真真】
近年來金融服務在多元化發展下,保險公司提供消費者可藉由電話行銷方式購買保險的方便管道,為避免電話行銷人員不當招攬衍生爭議,金管會除訂有「保險業辦理電話行銷業務應注意事項」,並提供3大注意事項,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 Apr 14 Mon 2014 10:13
買賣新屋獲利 宜「核實認定」申報
轉載 2014/04/12 【蘋果日報/洪安怡】
5月報稅的腳步近了,去年賣屋有獲利者,可採核實認定、標準認定2種方式申報,對於無法舉證買價的房屋,可採標準認定的申報方式節稅,但2014年1月下旬國稅局宣布,若出售的房屋為豪宅,無法舉證成本,則採成交價的15%為獲利所得。買賣房屋獲利,依法要申報財產交易所得,以該屋售價扣除當初買價,再減去相關支出費用即為所得,一般稱之「核實認定」。
- Apr 11 Fri 2014 10:54
調查:薪貧世代逾3成入不敷出、8成1無力購屋
轉載 2014/04/11 【NowNews/顏真真】
面對近期物價年增率創13個月以來新高,上班族該怎麼辦?特別是20到35歲這群薪貧世代的年輕人,低薪又得面對高物價。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一輩的上班族有14.5%自認,生活痛苦指數達100分,平均落在67.3分,同時,有35%入不敷出,8成1無力購屋,而這群薪貧族,目前承擔的經濟壓力指數平均為65.9分。
yes123求職網11日公布最新「薪貧世代省錢大作戰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屬於20到35歲的上班族與勞工朋友,有35.7%表示,目前每個月的財務狀況是「入不敷出」,但也有35.5%指出,自己是「收支平衡」,但自認「收入大於支出」,僅佔28.8%。
- Apr 11 Fri 2014 10:17
商品價格Q1走揚 資源基金績效佳 黃金基金仍負報酬
轉載 2014/04/10 【鉅亨網/許庭瑜】
受到全球景氣回溫,企業也開始成長,再加上烏克蘭政治衝擊等影響,第一季石油價格表現亮眼,也帶動資源相關類股的漲勢。反觀黃金價格同樣受惠於俄國政治變數,但黃金基金績效卻不甚理想。黃金基金一年仍賠30%、兩年賠46%、三年賠近57%。
根據理柏統計,近一年投信發行的資源基金績效,平均有5.4%,有的甚至還有13%以上的報酬。反觀黃金基金平均績效卻是負30%。可見雖然商品價格在第一季皆呈現回穩,但相對應的股價上反應卻呈現兩極化。
- Apr 10 Thu 2014 10:45
摩根調查:民眾理財大多為儲蓄、退休 25%投資分析不求人
轉載 2014/04/09 【鉅亨網/許庭瑜】
摩根投信調查公司旗下定期定額投資人最想達成的心願,發現最多人選擇儲蓄與退休,分別占了36%與34%;此外在做投資決定時,主要參考的來源,25%投資人喜歡靠自己分析,再來則是依據基金公司的推薦,佔了23.4%,此外也有21.8%的投資人選擇依賴媒體報導。
對於投資人在理財上的目標,大多集中在儲蓄與退休這塊,摩根投信執行董事邱亮士說明,這個調查很明確地指出,投資人理財行為的終極目標就是累積財富,想要變有錢,但是願意承擔的風險看起來較小;排名第二的退休則是出乎他的意料,可見台灣人開始重視退休生活,或許也和工作太累,薪水卻平平,導致不想上班有關。其他如子女教育、買車買房、旅遊等心願的實現,都需要有一定的財富基礎做為後盾。
- Apr 09 Wed 2014 11:50
契約沒看懂別亂簽 拋棄審閱權損失大
轉載 2014/04/03 【卡優新聞網/范詩敏】
民眾到銀行開戶、辦貸款,或是購買課程、加入會員,甚至是買屋時,面對密密麻麻有如「來自星星」的定型化契約,常常在業者藉故哄騙下,大筆一揮簽下拋棄「審閱期」的契約,遇到糾紛只能吃悶虧。消基會認為,「消保法」中「契約審閱期」規定,已無法保障消費者,應修法將審閱期變更為「強制規定」。
「契約審閱期」是消費者和業者簽訂定型化契約時,「消保法」規定「應」有30日以內的合理期間,讓消費者能夠詳讀、了解全部條款的內容,再決定是否簽訂契約。但往往內文冗長艱澀,充滿法律術語,民眾根本無力看懂,加上業者的誘導下,簽屬「本人已完全詳讀契約內容」、「本人已瞭解享有○天審閱期始簽名」等拋棄審閱權的契約,造成日後糾紛不斷。
- Apr 09 Wed 2014 11:27
預售屋停車位A錢黑箱 尺寸短少可減價解約
轉載 2014/04/08 【卡優新聞網/范詩敏】
消費者在購買預售屋時,通常會注意房屋的格局、坪數及售價,卻忽略了停車位的面積占比,成為建商或代銷商「卡油」的灰色地帶。行政院消保處今(8)天公布,通過修正「預售停車位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未來業者須標明停車位面積計算方式,及占總面積比例,讓消費者不再白花冤枉錢。
- Apr 08 Tue 2014 11:17
海外急難救助 門檻鬆綁
轉載 2014/04/08 【工商時報/張中昌】
為提供更好的保戶服務,國內多數壽險公司都有提供保戶「海外急難救助」服務,且愈來愈多業者不再區分保單性質,凡是有效個人保險契約的被保險人都可享有,以利發生緊急狀況時,協助處理各種狀況。以國泰人壽為例,所有有效契約保戶,不限保費門檻,都提供「海外急難救助」服務,而全球人壽近期也宣布,全面提升海外急難救助內容,不再區分保單性質。
據瞭解,目前保險公司主要提供海外急難救助服務,包含24小時諮詢專線、緊急旅遊協助緊急醫療諮詢、安排就醫、緊急轉院醫療、轉送回國醫療、安排遺體或骨灰接送回國、安排親屬前往照顧處理後事等。
- Apr 07 Mon 2014 11:20
公務員「築巢優利貸」不限年資利率1.75% 貸款成數較低 適預算較多者
轉載 2014/04/05 【蘋果日報/洪安怡】
公教人員福利多,房貸也有適用的優惠方案「築巢優利貸」可使用,現行利率1.75%,不限定首購族群,且對於公教人員的年資無限制,其它金融機構也有推出公教人員適用的貸款方案,利率較高但放款成數也高。專家建議,想選用超低利率,當然是「築巢優利貸」;若想有較高的貸款成數,可考慮其它行庫推出的公教相關優惠貸款。
原為隸屬於行政院的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為了配合行政院「整體住宅政策」而推出的「中央公教人員輔助購置住宅貸款」,自2006年起,行政院不再增列預算,該委員會改推「築巢優利貸」,由行政院人事總處公開招標,2年1約由各金融機構承作,2013年1月1日起為國泰人壽開辦,是公務人員專有的貸款方案。
- Apr 07 Mon 2014 09:58
合資買房避爭議 契約加註+預告登記
轉載 2014/04/05 【自由時報/朱語蕎】
物價指數連年上升,薪水卻沒增加,買房難度越來越高,口袋不夠深的民眾,除了善用理財工具、找尋最優房貸專案外,不少人會選擇與親朋好友集資買房,尤其是夫妻或情侶,但合資購屋「眉角」不少,牽扯到金錢和稅賦問題,專家建議在契約裡加註清楚,並到戶政機關預告登記,以防日後糾紛。
合資買房可減輕自備款壓力,後期繳納利息也有人分擔,在房價高漲年代,想投資或自住房產,不失為一考慮方案,但合資買房涉及到雙方權益,不得不多加留心。
- Apr 02 Wed 2014 11:08
第1桶金 兒童帳戶來幫忙 千元就可轉定存 儲蓄習慣從小培養
轉載 2014/04/02 【蘋果日報/林潔禎】
兒童節即將來臨,專屬兒童理財帳戶也愈來愈夯,更有存入兒童帳戶只要1000元,就可以轉存定存,從小幫孩子累積第1桶金;目前市場上多達6、7家銀行都有推出兒童專屬帳戶,不過申請多設有15~20歲不等的年齡上限,一旦年齡超過,優惠會自動消失。
永豐銀總經理江威娜表示,台灣新生兒出生率逐年下降,至2013年總生育率為1.07,少子化趨勢讓為人父母者更重視兒童教育,培養孩子國際視野及正確金錢觀愈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