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2016/05/19 【NowNews/林奇芬】
今年投資市場震盪起伏,國際股市上沖下洗,唯有二個產品一枝獨秀,就是黃金與黑金(石油),隨著投資市場風險升高,這二個投資商品可能是今年少數可以異軍突起的投資焦點。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不理財、財不理人觀念篇 (1850)
- May 20 Fri 2016 13:00
名家精選》林奇芬/油金雙嬌 今年投資焦點
- May 20 Fri 2016 12:39
中古車契約5成8違規 賓士BMW三菱全上榜 公路監理網查詢里程 審閱期至少應有2日
轉載 2016/05/19 【卡優新聞網/段楚禎】
新車落地立刻折舊,不少人認為買車齡在3年左右的二手車最划算,不過6位數以上的購車花費也不是小數目,買車前除了確認車況,仔細審閱定型化契約才能保障自身消費權益,但連中華賓士、BMW、三菱等原廠都不合格,影響消費者權益重大。
為了保障民眾安心購買中古汽車,台北市法務局會同商業處及交通局,抽查承德路及民族濱江中古車商圈共17家中古汽車業者,所使用的定型化契約,發現5成8業者定型化契約不符合「中古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
- May 19 Thu 2016 10:21
經濟信心受挫!下半年內需動能恐逆風 台股樂觀指數連2跌
轉載 2016/05/19 【鉅亨網/陳慧菱】
國泰金控今(19)日發布2016年5月份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由於第一季成長不如預期,經濟信心受挫,不但民眾消費意願轉弱,看壞下半年內需動能恐逆風,連對股市樂觀指數都連2個月下滑,風險偏好今年以來首度轉趨保守,台股短期上攻力道恐受壓抑。
國泰金表示,主計總處4月底公布105Q1經濟成長率為-0.84%,不僅劣於2月預測數-0.64%,且低於前季的-0.52%。最新的景氣對策信號連續第10個月呈現藍燈,綜合判斷分數降至15分;景氣領先指標雖略有止跌跡象但仍未回升。
- May 17 Tue 2016 10:02
累積夢想金 75%民眾偏保守
轉載 2016/05/17 【工商時報/彭禎伶】
累積一筆夢想基金或退休金,會用什麼方式?據南山人壽16日公布的問卷調查結果,受訪者有51.3%選擇儲蓄定存,24%的人會用保單累積資產,選擇投資股票與房地產者則各有10%左右。
南山人壽是今年1月20日到2月29日以網路及紙本方式,作了6.5萬分有關民眾如何累積資產的問卷,發現台灣民眾理財模式仍是偏保守穩健型,定存是最多人選擇的方式,其次才是儲蓄性質的保單。
- May 16 Mon 2016 23:01
三度降息 房貸族負擔更輕 低利率環境不變 引導資金進入市場
轉載 2016/05/14 【蘋果日報/陳英寰】
雖此次央行降息有其國內經濟現況考量,不過有別於市場信心面的房市管制解禁,降息確實是對買氣有實質幫助的政策,尤其近年投資客已大量退場或轉戰海外,有銀貸需求自住客層自然是最大的受惠者。
從去年第3季起,央行已連續祭出三次降息手段,幅度達到0.375%,重貼現率降至1.5%,比起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的歷史低點1.25%,兩者僅剩1碼(0.25%)之距,此舉無疑是希望透過貨幣寬鬆政策將資金導入市場,以挽救低迷的經濟景氣,但若是採機動利率的房貸族,降息可說是最實惠的,以貸款500萬元為例,經過三次降息後,一年可省下的利息約為18750元,貸款1000萬元則可省下37500元,金額可謂相當有感。
- May 13 Fri 2016 08:59
【林奇芬專欄】面對震盪市場,要認識反向ETF
轉載 2016/05/12 【鉅亨網/林奇芬】
投資只有「買進、買進、買進」嗎?如果遇到市場下跌時,怎麼保護手上股票資產呢?這個時候,反向ETF就可以發揮功能了。不管是做為看空獲利,或是做為資產配置一環,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工具。
過去買股票型基金最大的困擾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遇到空頭市場時,只能全部賣出基金,根本做不到長期投資,即使定時定額投資,也會面臨天人交戰的痛苦期。因此,股票型基金只適合在多頭股市持有,空頭市場來臨最好先逃再說。
但近年投資市場流行ETF,不只ETF投資市場範圍擴大,從台股、陸股、日本、美國、印度....等,產品越來越多,而且還有二倍做多槓桿操作,讓獲利速度加快。但更好的是,還有一倍放空的反向ETF,可以在股市下跌時獲利。
以台股為例,目前有T50反一(00632R)可以投資,走勢正好與台灣50(0050)相反。近期台股高點在3月21日8840點,當天台灣50(0050)收在64.6,T50反一(00632R)收在18.5。
之後股市下跌,截至5月6日,加權指數收在8146,台灣50收在59.7,跌幅分別是7.85%、7.58%,但T50反一則收在19.8,漲幅是7%,正好與大盤、台灣50走勢相反。
又如,今年以來陸股、日股表現較弱,上證反(00634R)、滬深反(00638R)、日本反(00641R)、日股反(00659R),也開始受到投資人注意,成交量有擴大趨勢。在台灣股市就有這麼多工具可用,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在個人投資組合中,該不該加入反向ETF,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考量。
- May 12 Thu 2016 09:29
銀行爛頭寸多 房貸餘額卻停滯
轉載 2016/05/11 【好房網News/林奇芬】
台灣景氣連10個月陷在憂鬱藍燈,出口金額更創下15個月負成長,景氣春燕一直盼不到。但根據《住展》調查,以北台灣新建案為主的房市風向球,終於出現黃藍燈了,似乎房市逐漸擺脫低迷走勢。不過推案增加,不一定可以帶來買氣,從銀行端的房貸餘額變化來看,房市仍呈現停滯狀態。
台灣目前銀行爛頭寸非常多,根據中央銀行金融統計,至2016年3月底全體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30.83兆元,放款餘額是22.7兆元,表示有高達8.13兆多餘資金無處可去。
房貸融資餘額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單位:兆元 整理:林奇芬
- May 10 Tue 2016 09:23
名家精選》林奇芬/景氣吹涼風,資金行情撐得住嗎?
轉載 2016/05/04 【NowNews/林奇芬】
每個月月初,投資人都會密切關注各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動向,剛剛公布的4月份製造業PMI指數,幾乎全面下跌,似乎透露了景氣涼意。在全球央行拼命撒錢下,景氣卻未能同步上揚,這才是投資市場面臨的風險。
如果要說誰是預知未來景氣風向球,公司的採購經理人(Purchase Manager)無疑是最佳人選。究竟公司未來有沒有訂單、訂單價錢高低、存貨多寡、需不需要積極備料?這些訊息採購經理人都可提早知道。因此,國際上就有專門機構,每個月統計採購經理人對未來景氣看法,並且編製成PMI指數,作為掌握景氣的風向球。
- May 04 Wed 2016 11:03
【林奇芬專欄】新興市場基金終於出運了?
轉載 2016/04/27 【鉅亨網/林奇芬】
新興市場結束悲情,命運大翻轉?去年新興市場仍陷在愁雲慘霧中,讓人擔心國家、企業破產危機。今年卻出現180度大翻身,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都是新興市場。但大漲一段的新興市場基金,現在還可以投資嗎?
統計至4月20日止,全球股市漲幅最大的是俄羅斯24.6%,其次巴西23.7%,除此之外,土耳其漲幅19.3%、馬來西亞15.1%、杜拜12.5%、泰國9.8%...,幾乎排名前20名都由新興市場包辦。相較之下,今年以來跌幅較大的市場,反而是去年漲幅最大的日本、歐洲股市。新興市場中,唯一重挫幅度較大的市場就是中國。但即使如此,中國股市近期似乎也有走穩跡象。
- May 04 Wed 2016 10:47
名家精選》林奇芬/為什麼88%的人不理財?
轉載 2016/04/28 【NowNews/林奇芬】
根據私校教職員退休儲金管理委員會統計,88%的私校教師選擇最保守型的投資組合,大多數人理財只選擇不賠錢就好,但這樣做,同時也錯失許多賺錢機會。長期下來,理財無法打敗通膨,如何應付退休生活。
台灣目前退休金制度,屬於個人可攜式退休帳戶的只有勞退新制與私校教職員退退金帳戶,這二者屬於個人與服務單位(企業、學校)共同提撥,委由專業機構投資。但目前只有私校教職員退休金帳戶,提供了彈性的個人自選投資方案,包括了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三種不同投資組合選擇。而勞退新制原先也要推動自選方案,但去年9月卻忽然喊卡,因此目前只有私校教職員具有投資自主性。
但很可惜的,88%的私校教職員仍然選擇了保守型投資組合,只有5%選擇穩健型、7%選擇積極型,顯示大多數人對理財相當被動與保守。
- May 02 Mon 2016 11:38
52.5%民眾認為 房價過高 專家:房價頂多再跌0.5~1成
轉載 2016/04/30 【蘋果日報/王鈞生、陳建宇】
總統選完了,房地合一稅制也已上路,看起來房市利空出盡,政府日前解除大部分的信用管制,更被視為不再打房,加上近1年來中南部房價大約下修1成,看起來是個購屋的好時機,但為何民眾還是不願意出手買房?根據《蘋果》街訪顯示,超過5成的民眾還是覺得房價太高,也有人認為整體大環境景氣不佳,不適合現在進場。
台中房市,近年房價約從2010年一路上漲到2014年巔峰期,市區新案從1字頭迅速竄升到3字頭,市郊重劃區也不斷開闢,3房新屋動輒千萬元以上,薪水卻無相對應提升,多數民眾大喊吃不消。
房仲業者指出,去年台中房市普遍有1成修正空間,購屋投資、投機行為自房地合一稅後漸漸減少,大台中不動產公會理事長陳正哲表示,土地成本決定房屋售價,精華區域土地價格高居不下,加上營造成本,其實利潤很明顯攤在那,若有下修應是前幾年過於膨風而部分修正,對於市場是好事。
- Apr 28 Thu 2016 10:28
買房收租,還是買營建股收息?
轉載 2016/04/28 【好房網News/林奇芬】
房市低迷,房子賣不掉,該脆收租當包租公、包租婆,這樣好嗎?跟定存利率1.3%相比,房屋租金報酬率若可高過3%,不就比銀行定存多一倍?可是房地產收租能力,可能遠不如買營建股賺股息呢?你的算盤,可要好好打一打。
按照雙北市高房價水準,目前租金報酬率超過3%以上的物件相對難尋,而且,買屋每年還有繳房屋稅、地價稅、房貸等成本,以及租金所得也要申報所得稅,再加上還有出租空窗期,當包租公的報酬率還要大打折扣。相較之下,買營建股股票收息,可能遠優於買房子收租,因為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管理、交易成本低
買股票交易手續費低,同時還不需要每年付房屋稅、地價稅、房貸利息。雖然現金股利所得要繳稅,但依個人所得稅率高低不同,相對成本不高。而最大優勢是,股票買賣資本利得不用課稅,比目前房市買賣要課房地合一稅,差很大。
二,資金規模小
買一間房子動輒百萬、千萬元,一般薪水族窮一生之力,可能僅能買一戶,但是買進一張股票所需成本相對較低,大部分人都可以投資。例如,目前許多營建股股價僅10、20元,只要1、2萬元,就可以投資。
三,股息殖利率優於定存與房租報酬率
雖然自2013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從高峰滑落,營建公司獲利也逐漸受到影響,但有許多營建公司,每年仍然可以穩定配發現金股利。尤其在營建股股價大幅滑落後,股息殖利率更為誘人。在營建股中,有不少股息殖利率超過5%以上的公司,遠高於目前租金報酬率。
- Apr 28 Thu 2016 09:54
理財專家:有房、有保險 讓退休準備減壓
轉載 2016/04/28 【工商時報/黃惠聆】
「退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才夠?若根據主計處統計,以2014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57.8歲,平均壽命為79.8歲的情況下,等於有22年要靠自己的退休收入過日子,理財專家表示,退休後22年要如何過?只要有房子住、有醫療保險以及長期看護險等應有的保險規畫,即使沒有存太多現金,會讓退休生活較沒有壓力。
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就看退休後要過什麼生活,安聯投信表示,若是每個月要花8萬元,22年要準備2,112萬元;每個月要花5萬元則要準備1,320萬元;若每個月只要花3萬元,那麼不必800萬元即可,退休金準備多少就決定未來退休後要過什麼日子。
但面對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資金環境,光靠勞退或儲蓄能夠支應退休後生活是不夠的。
- Apr 28 Thu 2016 09:42
摩根調查:退休快樂指數 國人低空及格
轉載 2016/04/28 【工商時報/陳欣文】
摩根投信創台灣資產管理公司先河,針對台灣民眾編制涵蓋「財富、健康、自我實現」三大面向的「摩根退休快樂指數」,不僅是全台第一個最全方位的退休指數,一窺台灣人對於退休後的第二人生想法,與自身健康的評估,更結合數位退休互動平台資源,未來民眾可以透過數位平台,檢視自己的快樂退休指數。
綜觀本次調查,全台民眾平均每人存了268.7萬元的退休金,預計63.8歲時退休;而台灣民眾的退休快樂指數為61.9分,整體表現雖然及格,但僅「低空飛過」,民眾不論在「財富」、「健康」與「自我實現」方面,未來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Apr 26 Tue 2016 13:08
名家精選》林奇芬/理財便利貼9:保留現金可提高投資勝率
轉載 2016/04/07 【NowNews/林奇芬】
談到理財,大家馬上會問一句,「現在要買甚麼?」但是,有時候,保留現金,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財策略,提高長期投資勝率。
許多人認為,所謂「會理財」,就是不斷的投資。買買這個,買買那個,同時,在不同的資產中轉換,賺取價差。如果,理財真的這麼容易,每個人都可以當馬戲團裡的耍球高手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憋腳的小丑,球總是從我們手上掉出去。
投資有搭順風車的時候,例如從2009年到2014年底的美國股市,幾乎總是大漲小跌,買進一檔美國股票型基金就可以安穩獲利。但是,進到2015年之後,投資市場開始出現震盪,上半年漲、下半年跌,整年下來獲利不見了,甚至開始出現虧損。
進入2016年投資難度更高,全球金融市場常常在升息、不升息、QE、負利率等話題中擺盪,不然就受原物料價格波動牽制,唯獨不見經濟景氣春燕訊號。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就像一隻驚弓之鳥,時時處在警戒狀態,但卻不一定可以穩當獲利。此時,持有一定比例的現金,反而是一個不錯的理財策略。
- Apr 26 Tue 2016 12:52
名家精選》林奇芬/理財便利貼5:為何長期定時定額投資,卻還賠錢?
轉載 2015/12/02 【Money錢雜誌顧問/林奇芬】
今年以來我陸續碰到好多個案例,都是投資拉美基金、原物料基金定時定額投資人,投資時間長達四五年以上,至今卻仍處在虧損狀態。眼看著原物料、能源行情仍然沒有起色,定時定額扣得很煎熬。但此時卻又卡在,「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尷尬處境。
投資法則說,定時定額低檔應該要持續投資,這才是撿便宜的時刻,但有些市場持續破底,定時定額投資反而出現「越攤越平」的窘境,讓投資人失了信心。 究竟,該如何做定時定額投資才對呢?我有以下幾個看法。
- Apr 22 Fri 2016 10:19
名家精選》林奇芬/想存股,需要做好五個功課
轉載 2016/04/21 【NowNews/林奇芬】
這幾年存股話題相當火紅,看到別人存股可以年領百萬股息,總是讓人很心動。但事實上,不是買進股票長期投資,就可以當成功存股族。我身邊有更多人,屬於買進股票後,股價大跌的長期套牢一族。可見得,存股也要用對方法,才能真正領股息、享受複利威力。想當存股族,必須做好五個功課,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存股計畫。
一,可穩定配息的非景氣循環股
存股的基本要件是公司過去8年,每年都可穩定配發現金股息,若不能年年配息,或是配息金額高低起伏很大的公司,都不算好的存股標的。為什麼要看8年呢?因為前波金融海嘯發生在2008年,要看它對抗上波金融海嘯的能力如何。例如,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中保、新保等,都屬於可以穩定配現金股息的公司。投資前,先追蹤一下該公司過去的配息能力。
中華電信現金股息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3.83 |
4.06 |
5.52 |
5.46 |
5.35 |
4.52 |
4.85 |
5.48 |
- Apr 21 Thu 2016 11:19
美股三利多 後市有撐
轉載 2016/04/21 【經濟日報/趙于萱】
美國財報周進行中,道瓊工業指數不畏消息干擾,站上18,000點,創九個月來最高。根據統計,目前逾半企業公布的營收結果優於預期,並有近八成的獲利表現高於預測,伴隨資金回流美股、大選將屆,三利多支撐美股氣勢穩健。路透社預估,美國5百大企業第1季獲利將衰退7.8%,不過,市場過度悲觀已大幅下修預期,彭博最新統計發現,至今公布的企業財報,有58%的營收優於預期,78%獲利高於預測,多數表現比評估良好。
- Apr 20 Wed 2016 11:02
央行房貸管制大鬆綁 吹不動房市春風
轉載 2016/04/20 【好房網News/林奇芬】
3月24日央行理監事會,不僅降低利率半碼,更出乎意料的,將台北市、新北市的房貸信用管制大幅解除。這個動作被房地產市場視為大利多,多檔營建股更因此股價跳空大漲。不過,解除房貸管制並不是房市萬靈丹,短期內對房市幫助不大。
這次央行將台北市、新北市15區、自然人第三戶房屋、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等四項,最高貸款額度6成的限制刪除。也就是未來只有高價豪宅(台北市7000萬,新北市6000萬,其他地區4000萬元以上)仍有貸款6成上限外,全台住宅貸款不再有房貸上限,讓民眾買屋門檻大幅降低。
不過,房貸解除信用管制,不過是房市鬆綁的第一步,並無法激起買氣大幅回籠。主要原因如下:
- Apr 20 Wed 2016 10:32
房市管制鬆綁 買房掌握4原則 輕鬆成家不是夢
轉載 2016/04/19 【鉅亨網/張旭宏】
近期央行大動作宣布房市管制鬆綁,藉此活絡低迷的房市,但房屋的成交狀況持續保守、加上傳統房貸的沉重壓力,讓多數民眾仍處於觀望的階段,思考何時才是買房的好時機,星展消金處執行董事宋霖耘建議,把握4項大原則,若民眾剛好遇到理想好宅,趁此波房價下修進場挑好房,輕鬆成家不是夢!